2018年7月17日 星期二 阴雨
文/林木草
我们仰望同一星空,却看着不同的地方。横亘在我们面前的,是那沉重的人生和漫长的时间,让人望而却步。 ——《秒速五厘米》

这是新海诚2007年导演的电影,而我却现在才看。以前只知道“樱花下落的速度是五厘米哦”,现在多了一份怅然和释然。
在渺茫的时间和空间面前,感情可以很脆弱,也可以很坚定,但就在一念之间。觉得相见不如怀念,怀念不如不念。在那些念念不忘里,曾有过回响,就好。
所有怅然,也终将释然。
01 樱花抄
远野君和明里同为转学生,都转到了东京的一所小学里,成为了同班同学。
他们两个似乎与班上其他同学格格不入。远野君和明里都不喜欢,和其他同学一块儿玩耍。而是两个人都喜欢看书,都喜欢呆在图书馆。
或许是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相似的性格,促使远野君和明里走到了一起。
他们是彼此最好的朋友。他们的“亲密无间”也引来了同学们的起哄。
我想起了一个词语soulmate,也想到了柏拉图的精神恋爱。远野和明里之间的状态就很接近这种境界。
小学时期的远野和明里,都相信会永远在一起。就像《蒲公英的约定》里唱的一样,“ 一起长大的约定,那样清晰, 拉过勾的我相信,说好要一起旅行,是你如今 ,唯一坚持的任性。”
小学毕业后,明里离开东京去了枥木。她给远野写了很多封信。电影中明里从来没有收到过来自远野的信。
而远野是真的写了的,只是犹豫着迟疑着,没有表达出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思念。
当大风雪那天夜晚,大风吹走远野的信时,我从他的眼神读出了悲伤,本来就不知道如何表达对明里的思念,没有了信,更无处安放那些思绪了。
两人之所以安排见面,是因为远野要去更远的鹿儿岛了。
远野和明里的相见历程很曲折。那天是大风雪,远野的电车一直晚点。“电车每到一站,停留的时间,都难以置信的长。”远野渴望与明里相见,明里又何尝不是。
远野还在电车上时,有一个复杂的心理——他既希望明里可以一直一直等待着自己,又担心明里,希望明里回家了,不要再冒着风雪,带着渺茫的希望,不知结果地等下去。
就像林觉民《与妻书》中,林觉民的一种想法一样,他知道自己的生命行将结束,虽然妻子会有丧夫之痛,他希望妻子可以好好活下去。又觉得留妻子一人在人世间,要经历多少心酸和折磨,与其这样,还不如让妻子先离开,那些失去挚爱的痛苦就让他一人承受好了。
如此矛盾纠结,只是因为真的在意,真的深爱。如艾青那句“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只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还好远野和明里都没有放弃,带着微茫的希望,等待着对方。在远野出现在明里面前那一刻,明里喜极而泣,远野故作淡定,内心也波澜起伏。
然后他们像普通的情侣一样,吃着平常的食物,却觉得异常香甜。说着很多话,也觉得永远也说不完,还有最后那个水到渠成的吻。

这活生生的高甜虐狗剧情啊。可是幸福的下一秒却是别离,漫长的别离。再见是很多年之后了。
02 宇航员
在这一部分中,出现了另外一个女孩子,花苗。
其实我很心疼花苗。她几乎诠释了那种爱而不得的情感状态。
花苗对远野应该是一见钟情。对于花苗来说,浮世三千,所爱有三,远野、远野、远野。远野为朝、为暮,为朝朝暮暮。
她天天都接近远野,制造那些偶遇。他们两个相处的时间很长,就连班上的同学都以为他们是在一起的。
她知道远野要考东京的大学之后,拼命努力学习。每次在冰柜拿饮料的时候,她多么想和远野拿同款的,但又担心自己对远野的喜欢,太过明显。
可这只是花苗自己的单相思。
她经常看到远野再给某个人发短信,幻想着要是有一天远野也给自己发就好了。
然而远野的短信,却永远也发不出去,因为没有收件人。远野只是将他对明里的感情,放置在了心底。
明里也一直在他心里。当花苗摸着小狗的脑袋时,他看到这个场景,想到的是曾经明里也这样做过。
他没有真正去了解过花苗,也不愿去了解。因为明里,就可以占据他的每一寸思想。
经常看到远野和花苗一起骑车,但是远野总是在前面,花苗一直在后面。
“我可以跟在你身后 ,像影子追着光梦游。”而远野却不愿回头。
“每当我为你抬起头,连眼泪都觉得自由。”当花苗终于忍不住,叫住了前面的远野,哭得很伤心地说:“请你不要再对我那么温柔了……”
远野有暖男潜质的吧,一个举手投足,一个微笑,都让花苗感到不一样的温暖。
可是最自欺欺人的想法就是,总觉得对方也会喜欢自己。所以执念太深。
花苗辗转反侧,眼泪滢洄。却依然对远野念念不忘。但一点回响都没有。
那次在路上,她哭得很难过时,正好附近在发射飞行器。远野的目光一直在飞行器那里 ,没有为花苗停留过,哪怕一秒。
在那一刻,花苗就已经很清楚,远野的眼里并没有自己。
明明拥有最近的物理距离,却有着最远的心理距离。不论花苗用什么速度向远野走去,永远也走不完两人之间的距离。

03 秒速五厘米
时隔15年未见的远野和明里,在轨道路口擦肩而过,而此时全然是陌生人的模样。
两人也心照不宣地回头了,只是再也看不到对方的样子。
横亘在他们面前的,不只是长长的列车,还有漫长的时间,沉重的现实。
如果还是那个什么都可以不管不顾,只要两人还相爱的年纪就好了。那么远野和明里等了15 年,那么再等十几秒就好了,列车过去,就可以重逢了。
但是明里已经结婚了,不管曾经如何爱远野,也是只能是过去式了。
甚至都不知道是怎么错过的,或许没有缘由,只是因为他们在时间面前,显得太无力。
想起了《后来的我们》,方小晓说只要当时林见清勇敢地走上地铁,她就会和林在一起的。可是没有。
或许本该在一起的两个人,真的会在不知不觉中,分道扬镳。
时间,带着鲜明的恶意,阻挡了远野和明里。他们都无可奈何。
后来,明里消失在人海里。远野也笑着转身离开了。
那时候樱花以秒速五厘米的速度飘落。但年年岁岁花不同了。那些樱花可以再掉进回忆的流年,但再也没有将两人联系在一起的力量。两人之间的距离,用怎样的速度,也走不完了,也不能再走了。
远野是释然的吧,明里也是释然的吧。相见不如怀念,怀念不如不念。也许多少年后还会想起曾经的执着,但是终究只是回忆,还是要过好当前的生活。

不得不感慨,新海诚真的是一个十足的文艺青年。
电影的画质真的很赞,那些青葱时光里的小情绪,新海诚也捕捉得很到位。似乎让很多人看到了自己一样,一直在引起共鸣,所以历久弥新。
有人说,《你的名字》弥补了《秒速五厘米》那种遗憾,可是谁的青春又是没有遗憾的呢?只是希望那些遗憾可以少一点,可以被时光冲淡。
希望再次仰望天空,可以拥有清明澄澈的力量。
-完-
网友评论
为什么这样说呢,相对我于来说,伪命题的缘由是当今时代科技发达,不像当初远野和明里为了见一次面而远远的赶列车,对于那种写书信的年代可能距离真成立问题。那得多刻苦铭心的情感才能走到最后呢,我其实也不知道。
仅仅是围绕这距离这个词来讲的,别无他意。
不过无意翻看作者的文章居然看到了秒5的文章,真是各外惊喜。
“昨晚我做了一个梦,很久以前的梦
在那个梦中,我们只有十三岁
那里是被白雪覆盖的庭院
人家的灯光在远方,仿佛虚幻
堆积的白雪中,只有我们走过的足印
就这样,有一天能够再次一起看樱花
我和他对此没有任何的怀疑
就这样,一直期待着”
诚哥的故事和叙事一直被那些大佬诟病,然鹅:
“新海诚就像岩井俊二一样,是电影界的一位散文诗人。
用极度文艺的手法,勾勒出心底的小情绪。
这种深刻的情绪,比任何虚构的故事,更容易打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