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树丽

01.
课堂最好的状态,就是全体学生都动起来。
这周是学期的最后一周,过了端午节就是期末考试,可是孩子们似乎都不着急,加上天气炎热,人也萎靡不振。
我周一上课的时候,班上几个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睡着了,喊了一遍又睡了,索性,给孩子放个时间,睡眠固然重要,小憩也别有风味。
但是第二节课我就改变了方向。
我决定不再讲课,既然课文都讲完了,复习的过程里应该是学生的动作,我只负责引导就行。
果然这个方法是极好的。
02.
我开始分层教学。
我们是蜗牛班,自然学困生最多,但是我们要想办法让更多的孩子有成功的体验和喜悦。
有能力学会英语的学生背诵英语,英语不会的背诵语文或其他科目,总之,大家都要动起来,不辜负课堂上的45分钟。
这一招果然奏效。
03.
不过班上总有特殊的几个学生,让他们学习可谓就像杀了他们一般,我就安排他们做检查官,负责检查背诵。
其实检查的过程就是不断强化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逐渐被输入,只不过我们变换了一种方式而已。

方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总要学着去反思,去思考,去追求更多的进步。
04.
昨天听书《考试脑科学》,我想借今天的背诵检测一下他们听书的效果。
我安排英语学不会的孩子背诵作文里的片段,我挑选了几段,这些段落就是万能段落,写语文作文的时候可以嫁接进去,这就是最添彩的部分。
每次语文考试班上都有孩子作文零分,有的甚至写的太短,我这样做就是想消灭零分。
当然昨天听书给出了很好的记忆方法,就是用情景再现的模式来帮助记忆。

背诵上面段落的时候,我们就要情景再现,我们仿佛看到母亲就在身边,我们看到她头上的白发,想起父母的辛苦,然后我们有内心的一系列活动……
当背诵被加入了情感和想象,我们的记忆就会形成长期记忆,这是最好的方法。
05.
果然,孩子们在我的指导下,开启了背诵之旅。


四班参与语文背诵的孩子竟然有32人,而学习英语的孩子仅剩16人,这是多么滑稽的一件事。
但我也很欣慰,我们必须有大局观和大格局。
培养能力就要从学生最擅长的科目抓起,然后扩展,我相信能力是会迁移的。
学,总比不学强的多,与其学生坐在班上浪费时间,还不如动起来学习提分最多的作文部分。
学习是输入,考试是输出。
只有不断的输入,我们才能有更多的输出,这个过程就是成长。
06.
不过两个班还是有差别的。
三班的孩子和四班相比,他们显得木纳,总是慢一拍。
虽然讲过用故事带入的形式背诵,但是他们依然更喜欢死记硬背,我不得不一遍遍重复,还好,一节课下来,他们总是有些开窍了。
07.
学习这件事就是这样。
我们除了学会慢,还要学会等,更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了比成绩更重要的东西,我成了“全能型老师”,获得了学生的肯定和崇拜。
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和学生之间是合作伙伴,我们必须学着共赢,多赢。
如此,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