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岸与彼岸(九)
本来,写完了《此岸与彼岸》(七)就不打算再写了,后来被朋友问:“为什么不写了?”,之后又勉强写完《此岸与彼岸》(八)。
当然,没有人知道我不想写下去的原因。其实,如果不用认真思考,随随便便的写下去,写二十集也有可能。
但是我还是决定不往下写了。原因很简单,在写这部读后感的过程中,我渐渐的发现,我既不是一名好读者,也不是一名好的评论者。
做为读者,我读书不够用功,常常是读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写读后感时还得不断的从头翻书,现买现卖;做为评论者,我没有,也不能从理论高度对作品给出客观的评价。只是就事论事的发表一些平庸的议论。而且,在很多地方仅仅是自我的理解和感悟,也许并非作者本来要表达的意愿。
此岸与彼岸(九)我读过许多小说,也看过不少的点评。我很佩服作家兼文学评论家闫连科的写作和评论能力。他说沈从文的《边城》写的好就好在,把湘西纯朴的民风写出来了,除了突出了翠翠这个典型人物之外,甚至连“妓女”都写的那么纯朴。和相好的船家或水手约好了,分手之后谁也不能与别人“乱来”。
不知不觉的,来《简书》已经一年半了,不知不觉的已经写了300多篇文章,36万多字。然而,数量不少,质量却没有多大的长进。突然有一天,我读到了已经搁笔的一位诗人说的一段话,很受震撼。他说:“写来写去,如果没有新的突破,那也只是量的积累。如此批量生产,哪怕一年写一千首,其实也等同于一首。”
我觉得他的话值得我们许多学习和练习写作的人深思,我们不能光有量的积累,而没有质的突破。否则,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
所以,我突然发现,我虽然每天都在“写作”,但事实上我可能离真正文学还很遥远。我必须净下心来,认真读一些好的作品,不断的感悟生活,才能写出那些血肉丰满的东西来。
此岸与彼岸(九)不过,通过这次介绍作家和作品,还是有了点滴的收获,那就是促进了读书的兴趣,学习和模仿到一些写小说的思路和方法,为今后有一天真正开始写小说铺垫出了一条羊肠小路。我想,有了这条羊肠小道,总有一天会走进文学的圣殿的。此岸与彼岸的距离,有时也许并不那么遥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