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这个词,想必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但你知道周礼怎么来的吗?
在上一篇中我们谈到,武王去世后,年幼的成王,周王朝一时间风云突变,岌岌可危。好在周有开国功臣周公辅佐,在周公的辅佐下,成王经过一番规模浩大的辛苦征伐,终于使周朝的势力到达东部海滨,为了进一步巩固胜利果实,加强对东部地区的控制,周公便着手营建东都洛邑,完成了早年武王营建东都成的遗志。
随着国家势力不断壮大,周公为了能更好的统治国家,进一步扩大周文化的影响,加强周人血亲联系和维护宗法等级秩序,制定了一系列利国制度,其中就有给后人留下深远影响的“周礼”。
周礼包含两个部分,礼和乐,礼主要是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一种等级制度。乐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
周公把过去“敬鬼神”的那一套隆重、庄严的仪式,加工和改造成为了一整套用来处理等级社会人际关系的伦理规范体系;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周礼遵循“亲亲”和“尊尊”的基本原则。
所谓亲亲,就是指亲其所亲,强调的是血缘关系,要亲近亲属。如:要求子弟必须孝顺父兄,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分封和任命官史必须“任人为亲”,使亲者贵,疏者贱,并按嫡长子继承制代代世袭下去。
所谓尊尊,则是尊其所尊,强调的是社会政治关系,即尊重在尊位的人。如:下级必须尊敬和服从上级,特别是作为万人之上的天子,严格遵循上下等级秩序,不得越界,不得以下犯上。
等级的规定更体现在礼的方方面面。尤其体现了对秩序的重视。所谓:“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意思是说一般情况下,不会对贵族施以肉刑,也不会要求平民全礼。
这既说明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巨大鸿沟, “周礼”就是这样用以调节统治者内部秩序和关系的一整套手段及方法。
周礼让每一个人都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安于本分,不做违反自己身份、地位所要求的事,社会的秩序才能稳定。
周礼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孝和贵,“亲亲”和“尊尊”也成为儒家思想中两条万古不易的伦理原则,是中国礼文化中最核心的两个概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