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医院当实验者

作者: 6d7bfca29a3a | 来源:发表于2018-12-18 20:44 被阅读49次

我怀着做试验品的想法住进了医院!通过肉眼和机器的检查,医生发现我的鼻中隔偏曲得很厉害。我也知道,这严重影响了我正常的呼吸,有时,尤其是晚上,需要借助嘴才能完成呼吸和维持生命任务。在过敏性鼻炎发作的季节交替时期,这样的情况会更严重,我担心自己会因此而窒息。几位医生明确告诉我,没有保守治疗,只能动手术。经过了各种检查,特别是心脏彩超、CT、心肺功能等检查,虽然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但没有高风险的因素存在,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等等,医生认为具备了做手术的条件。于是,接受了医生的诊断结论和建议,要求住院治疗。

我知道,动手术是存在风险的,特别是五官的内结构手术,风险更大。因为五官离大脑神经系统最近且链接更为复杂和紧密。再者,五官直接决定人的外在形象,是人的外在美的最主要的表征,人的“面子工程”其实就是五官的特征及其搭配。有谁不愿自己的“面子”很俊很靓呢?

有人问我,动这个手术会不会有把人变傻的可能?我说不是没这个可能。会不会可能致人死亡?我说完全可能。一个破伤风都可以如此,更何况这种要经历几个小时的全麻手术呢?我在饭桌上与家人谈起过手术的这种风险,以致家里的女主人不赞同甚至有些反对我做这个手术。我则说,到医院住下来之后才能真正明确知道能不能真正动手术,还需要做更多的进一步的检查,说不定再查出来个什么问题,或在医院突然感冒发烧,手术就做不成了呢!她才勉强答应我来医院手术治疗。现在医院对手术风险的评估是很细致,也是很谨慎的。(当然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特别保守的。这可能与医闹有直接的关系。)给我开入院单的医生就对我说过,我们会对手术的所有风险进行严格评估,能做尽力给做,不能做,就坚决不做。现在我这种情况是影响正常呼吸,但并不危及生命。医生绝不会因为拿患者的生命开玩笑。但是,手术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都有风险,作为患者,必须清楚。对比我是很清楚的,我自己愿意冒这个风险,也愿意承担这个风险。我相信现代医学。我觉得,我们应该向梁启超先生学习。当现代西医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为了促使国人认识西医的巨大价值和接受西医,梁先生主动去接受西医治疗和动手术。当得知因医生的严重失误而使手术失败时,梁启超先生坦然接受这个坏结果,没有去找医院和医生的麻烦,更没有像今天我们有些人那样无理取闹。他对此曾说,如果他以他的影响力去与医院打官司去索赔,会阻难在中国刚刚起步的西医,会对中国的西医发展带来不利。梁启超先生那时的医疗水平与今天相比,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他以自己的生命来如此热忱地支持中国的医学事业,尤其是西医的发展,今天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梁启超先生那样以足够的理性甚至勇气去承担医疗的风险,从而为社会的医疗事业做点贡献呢?!

一个社会的医学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医疗水平的提高,不仅取决于医学科研人员、医护人员的贡献,而是取决于患者和志愿者的贡献。无论是医学基础学科的研究,还是新药的研发及其临床使用,都需要大量的试验。医疗器械和药物的应用不仅仅只通过一定的动物试验就可行了,而是要通过大量且严格的人体试验。如果每个人都不愿参与这类试验,人人都不愿意去做试验者,如何保证医疗的安全和有效呢?同时,医护人员的医术不只是从教科书和实验室得来的,而且更多的是从医治大量患者的实践中获得的。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一样,治疗同一种病的药物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效果也很可能会是不一样的,有时甚至相反。任何医生都不能保证一种药物对所有的患者都是绝对安全和有积极效用的。没有任何医生能保证每台手术都是能成功的。人是第二宇宙,太复杂太复杂。意识和心理因素就有可能使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人身上产生不同的结果。从这个角度看,医生面对任何一个患者都是新的挑战,都是一场新的试验。患者也是如此,每时每刻都是一被试验的对象。如果人人总是抱着必胜的信念,不愿意承受可能会输,不愿意承受治疗的风险,那么除非不看病不吃药不接受任何治疗,有哪家医院哪位医生会接受这样的患者呢?又有谁敢治疗这样的患者呢?当医院和医生不愿不敢给人看病开药治疗了,医疗还能存在吗?医疗水平还有提高的机会吗?没有了医疗,人类会回归到哪里呢?

当然,医院和医护人员也不能一骨碌地把所有的风险交给患者并由其完全承受。现在医院的那种治疗特别是手术协议书给人的感觉有推卸承担医疗风险的责任之嫌。说实话,当我看完那份协议之后和签字之前,我是有些犹豫的。正如医生所说,我今天只是鼻子不舒服,并没有生存的大风险,明天在手术台上则有可能下不来了。如果能下来,但我的神经系统遭到了严重损坏,我成了个傻子。如果我没有成为傻子,但我的面部结构发生的扭曲,一个“帅哥”变成了丑八怪。这样的风险是不是太大了么?这样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呢?这个手术做还是不做?这个字签还是不签?犹豫了好一阵子,我才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做一个实验者吧!我不住地告诫自己。不过,这的的确确是我平生以来最缓慢最沉重的一次签字。顺便说一下在协议书上还要家属签字,这在很大程度上有些残酷。我觉得只有患者签字画印就足够了。因为生命如何处置只是每个人自己的事,这样的权利只属于本人。生命的独特性决定了这一点!

但愿明天在医护人员的手术刀下,我会变得更好,生命的质量会变得更高。对比我充满信心!

今晚我要睡个好觉!因为再过一个多小时,我就不吃不喝只能进空气了。

相信这些文字应该不会是我的绝笔!

相关文章

  • 来医院当实验者

    我怀着做试验品的想法住进了医院!通过肉眼和机器的检查,医生发现我的鼻中隔偏曲得很厉害。我也知道,这严重影响了我正常...

  • 不能把医院当生意来做

    好气愤。 病人还能信医生吗?有点谈医色变的感觉了,每个患者心里会产生莫名的恐惧。 真的希望这个医生只是个例,否则我...

  • 来医院

    2018年11月14日 参加完葬礼,下午就来医院了,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来医院我都不觉得压抑,不悲伤,和医生说话的时...

  • 来医院

    对于医院,总有种很抗拒的心理,也许是关于医院不好的传说比较多,也许是因为自己身边的亲人,很多都在医院里。 今天,我...

  •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近越好?心理学告诉你真相

    01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在一个大阅览室里,当里面仅有一位读者的时候,实验者便进去坐在他(她)旁边,来测试...

  • 被实验者

    “社会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囊括了太多东西。 包括人、事,物和环境。 不同地方的社会有不同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大抵上包...

  • 实验者效应

    理论上,只要用一些噪音大的数据,再加上小一点的样本量,研究者就能得到任何想要的结果。 还有研究者是“已知结果后假设...

  • 来医院坐坐

    2020年 11月30日拿着我的报告单,坐在医院的走廊里,看来来往往的人从我身边走过…… 等待检查的神色慌...

  • 来市医院

    爸妈催的很心急……爸爸要回家整地。而我,不好意思请假。 学生成绩很差劲。和同事关系很差劲。……如果什么时候不用工作...

  • 来医院了

    一直都关注孩子的视力问题,但是还是来了,没有躲过去,在最后一排看不见黑板,还是来五官科医院了。 扫码,行程码,填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来医院当实验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dlr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