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一张讲Moto,真的是有点回忆杀的感觉——读书时我爸爸曾经给我买过一个科技感十足的手机:薄如刀锋,金属键盘,全彩屏。
这货长这样:
V3 手机而后来当我知道moto 被联想收购的时候,不能说是不震惊的。
这一章,给了我一个机会去了解这个曾经的通信+手机巨头的兴衰史。
以史为镜,可以有更多反思:
一扇门还是一扇窗
iphone 上有一个蜂窝移动数据网络的设置,我其实一直很困惑为啥要叫这个名字。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摩托罗拉在20世纪80年代发明了民用蜂窝移动电话,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万元户的标配:大哥大。
摩托罗拉那个时期,有一个前面讲到的巨头AT&T 公司的存在。那时候,AT&T扎根于有线通信,而相比较而言,摩托罗拉根本无法在这个领域与之竞争。既然在这个领域无法有所作为,不如换个方向:把宝压在移动通信上。
在摩托罗拉的黄金阶段:老天为它关闭了有限通信领域的这扇门,却给它打开无线通信领域的一扇窗。让它把握住了机会,领导和推动了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变革。
做自己的掘墓人
摩托罗拉在移动通信,数字信号处理和计算机处理器三个领域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选手。最难能可贵的是,它的产品声誉极好。
哪怕在任何一个领域有所作为,摩托罗拉都不会是今天的局面。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它的衰败呢?
吴军博士持有这样的观点:基因决定定律。在我看来,正式因为摩托罗拉不愿意做自己的掘墓人,不愿意去和原本不如自己的竞争对手一样从零开始,开拓新的技术让老的技术不再挣钱。导致了研发的进展缓慢,等到意识到这个严重问题的时候,已经比市场落后很多了。
技术or商业?
然而以摩托罗拉的技术积累和沉淀,及时技术落后了也并非不可挽回。但是摩托罗拉对技术的过度追求影响了商业决策:除了技术之外,功能、可操作性、外观等非技术因素反而更加重要。
我记得那时候,LG的手机虽然质量很差,但是它的外形美观,颜色多样能满足年轻人的要求,依然非常畅销。
守成的领导人vs 激进的大时代
高尔文三世的时代,不是守成的时代。同时代的公司领导人是这样的:
比尔盖茨
乔布斯
郭士纳
格罗夫
钱伯斯
杰克韦尔奇
这些人任何一个都是在今天依然如雷贯耳的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传奇。而这些人在同场角逐的时候,平庸的高尔文三世就不够看了。
任何公司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摩托罗拉也毫不例外。
隐秘而伟大的悲歌
我是读到这一章的时候才知道铱星计划的。吴军博士说:
我常常想,我们这些自诩高科技的互联网公司做出来的东西,和铱星计划相比,兼职就是玩具而已。
让吴军博士发出感慨的铱星计划到底是什么呢?
铱星计划铱星计划革命性的想法从何而来?对于摩托罗拉的工程师巴里·伯蒂格来说,它来自于妻子在加勒比海度假时的抱怨,说她无法用手机联系到她的客户。回到家以后,巴里和摩托罗拉在亚利桑那州工作的卫星通信小组的另外两名工程师想到了一种铱星解决方案——由77颗近地卫星组成的星群,让用户从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打电话。由于金属元素铱有 77 个电子,这项计划就被称为了铱星计划,虽然后来卫星的总数降到了 66 个。
这些星群的信号可以覆盖地球的任意一个角落,无论你是在北极科考,还是在南极度假,只要肉眼可见的地方,你都可以通过星群向世界各地传递信息,并且信息的渠道是双向的!
1987年至1998年的十一年间,摩托罗拉耗费了34亿美元(上个世纪的34亿美元),打造出了技术上,理念上堪称完美的铱星星群,时年,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戈尔激动的拨打了第一个电话,也将铱星计划推向了高潮。
本以为就此可以坐收渔翁之利的摩托罗拉,被市场的反应重新打回了低谷。在这十一年间,手机通讯技术发展迅猛,已经基本覆盖到了全球的主要国家,并且还发展出了新一代的蜂窝网络,相比铱星计划来说,成本更加低廉,技术上也十分可靠。
铱星计划只可以使用20hz这一个频段进行信息传输,可承载的通讯量非常有限,因此价格十分高昂。普通民众难以负担的起这些费用,而它的竞争对手蜂窝网络,通过基站切换技术可靠的降低了成本,受到人们的青睐。
铱星计划最终以2亿美元的价格被收购,仅作为特殊通讯手段被政商界使用。与她当初上百亿的市值相比,令人唏嘘不已。
复盘一下:市场分析原本就有问题:价格过高导致可承受的消费者太少。无法达到预计的盈利所需要的规模。而成本过高又是因为技术的选择失误造成的。
过于超前于市场技术不仅成本高,维护成本也是异常昂贵。犹如大跃进,最终走向失败。
承载着人类夙愿的铱星计划,因为技术选型的失误,从她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埋下了失败的种子!无论当时的构想多么宏伟,如果没有成功的商业模式支撑。等待着它的,就只是失败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