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一生的年表中,我认为可以将它分为四个时间节点。也就是四个在孟子一生中比较关键的节点,
第一个节点是孟子在少年的时候。由于他的父亲去世的比较早,所以说他的母亲从小就独立抚养他。他的母亲对孟子非常的下苦心。每天不光要忙着织布赚钱养家糊口。还为了孟子的学习为其搬迁了三次,在这么一个穷苦的环境之下,如果是一个不用心的母亲,就可能就是让孟子吃饱就好了,根本不会对他这么用心,所以我认为孟子小时亲母亲对他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这不光是母亲最大的用心,而且用心慈爱的行为也会感染到孟子。
在他青年的时刻,也是他学习成就最大的时刻他就拜入了孔子的孙子,子思门下, 在这个时刻也是他真正踏上对自己内心的修炼之路的时刻。在此之后他还回到山东创办书院,去教了好多学生。我认为这个时刻是他在巩固自己内心的大道,那么下一个重要时刻自然就是他要去推出自己的大道。
然而到了这个时刻,他已经中年了,在43岁的时候,他才获得了一个出仕的机会而这也是他的第一个机会,最重要的机会。当时齐威王求见文学游说之士孟子因此过去了,然后就在稷下学宫学习,他本来想在这里传道的,但是就是因为他未能传道,所以就离开了这里。他的中年时期非常重要,在这个时期中,他与孔子相似都是周游列国。而他的传记最重要的地方也是在这个时刻开启。他的种种精神也在这个时刻被一个个的体现出来。说到战国的背景自然就是天下谁的兵力最强,谁就是最厉害的。在这个时代,孟子传的道自然就不能是儒家的了,因为儒家的政治体系见效慢在乱世之中,如果孟子在傻乎乎的像孔子一样去让君王去以礼乐治国的话,那么孟子是一定会失败的,因为在战国时期已经没有人去讲礼乐了,完全没有!所以孟子在当时所讲的就是王道关于一个帝王该如何在这个乱世中活下去,以及在这个乱世之中获得胜利,然而如果孟子的王道是在讲如何绞杀其他国家的话,那就不是儒家的道了,然而如果孟子又是以孔子以礼乐治国的话,就一定不会有任何君王去召见孟子。那么自然,孟子的王道也是比较成功的。 在那个时代,孟子必须迫切的传道,而且它对于君王的态度并不像孔子对君王的态度一样,就是我把这个道理讲给你,你爱听不听,如果不听的话,我就走,如果听的话,我就再继续给你讲。孟子呢就是直接上来就去否定其他的君王,直接的讲出自己的道理。因为在这个混乱的战国时期,也是思想盛发的一个时期。孟子所推崇的儒家门派,如果不赶快发话的话,那么就会被其他治国心切的门派或者是歪理邪道的门派淹没下去。在孟子中年时期,他是迫切的想要传道,但最终却未能成功。
来到孟子的晚年时期,就是他为自己写传的时候。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为如果他不将自己的一生记下来,我们对于孟子了解也就只能知道甚少。他的一生与孔子都非常相似,先是自修。然后再是去传道,在传道不成功之后,苦心教学生,留下来为自己的一生作传,这真是当时最伟大的两个圣人的非常相似的处境!在韩愈的眼中,孟子也是在孔子之后最后一个真正将道内化在自己心中的人。
这就是我认为孟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四个节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