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往往有一个过去时间,定下了神清气爽的原点,路过一段针扎般的肚皮,正在肚肠怨怼黯愁生之际,忽然风细细,峰回路转,正要豁然开朗出洞口,啪嗒一声,灯亮了。从戏里回到生活里,好像从惊涛骇浪里乘了一艘小船出来,进到楚门先生渴望来的这个世界。
正在幼小衔接的阶段,节点好似戏剧一出,不入戏是可以的,那就是你还浑浑然在桃源镇,未曾经历频道错乱。昨天一好友电话我,学区房与教学质量,这样的话题,就是呲呲作响的接进来的频道电波。从幼儿园跳入小学之后的家庭配套服务与小家想要独立之间的矛盾,让她哀叹:“上班那么忙累,回家要接过老师的班,这中间还要买淘烧,怎么办?”我只能接中间这茬话头:“厨房里的活,对我来说,现在已经是乐事一桩了。”
眼下学校生活里没有“生活”二字,只有“学”,已经各自默认。嚷着要“生活”的是学校的前阶段或者出来之后的人群了,在里面的,多数也是矛盾挣扎万分的。又要青山绿水来快乐教育,又焦心人家培训班的赶超压力。可是,也不甘心全副身家都贴在大众骈行的轨道上。两头难,是国人常态。
同样,一面渴望工作之余的回归生活,诗酒乐旅,另一方面,又不想让家务占去可怜的闲余时间。曾经,也计较过家务分配的不公平,对女性来说,在家庭上的牺牲仿佛再平常不过——牺牲二字,若是过于惨烈,但是,大多数女性多做家务是必然的。所以,厨艺之类,若不是作为兴趣,仿佛难以让逻辑通顺。
但是,既然热爱生活,厨房本来就是生活的最自然不过的一部分。越是要向非正常的节奏要生活,那么,越要把少的可怜的私人时间,过得慢悠悠炖出滋味。生活不息,和大环境的矛盾就似乎永远不会停止。
我承认,在这个即将上小学的时段里,焦虑也暗暗滋生。要最顺其自然的状态,我做不到。我做不到随随便便,我也做不到精心谋划为了孩子、不惜牺牲自我。
好在我已经认早出晚归为独立门户继续运转的润滑油,认上下班开车为将来自驾行的初级车技训练,认厨房为乐事,认锅台为浪漫,认四点钟学校(小学下课后的托管班)为同伴游乐场,认来到世间一场只是寻找自己的规律,体会自己的味蕾。
就像一碟自己炒的年糕,味道不怎么样,但是定格在儿时的那个节点,其场景印象胜过无数盘在餐馆点来吃的那些份。
就像中学时沉淀在记忆里的,不是那些权威博大的知识点,而是排练集体舞、交笔友、在课堂上偷偷看书、在操场里拔草等等,因为前者只是被动相遇,而后者是自己身心沉浸其中。自己浸染过的,共振过的,在味蕾里留下了编码,为下一段的回望预留了呼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