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我是珊瑚大小姐。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书开发为课程的培训师。
继续拆解台湾心理学博士张怡筠的书《工作其实很简单》中的片段:
掌握上司的沟通模式
沟通专家们发现,我们每个人最习惯的沟通方式各有不同,所以很多时候有沟没有通的原因之一,其实是没能掌握到与对方沟通的最佳管道。在这方面,差一点可是差很多的,许多冲突就是由此造成。而沟通模式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 视觉型
这种类型说话者的语速快,呼吸急促,并常用视觉词汇,例如“我‘看’不出来……”等。如果上司是视觉型的沟通者,那他会喜欢阅读书面数据,所以跟他沟通工作事项时,光是口头说明效果不彰,别忘了一定也要准备一份书面报告,好让上司能瞧个仔细。此外,加快你的语速来配合对方,也会提升你的沟通效率。
* 听觉型
听觉型的人说话速度适中,温和而有节奏,喜欢用“听起来……”、“倾听……”等字眼,例如:“这主意‘听’起来不错!”或是“这听起来没啥特别的嘛!”而你也许已经猜到了,这样的上司用口头简报的方式来沟通,效果最佳。
* 感觉型
说话者的语速缓慢,呼吸深长,喜欢用“感觉”、“掌握”等字眼。与感觉型的上司沟通时,情绪的气氛营造很重要,察言观色的功力绝不可少。话慢慢说,只要感觉对味了,事情就一定搞定。
这个片段实际告诉我们:
沟通本质是信息传递,人们是以视觉,听觉,感觉来获取信息的,每个人侧重点不同,表现为每个人的做事节奏不同,有人是快节奏,有人是慢节奏,也就是我们所说得急性子和慢性子的人。
急性子或慢性子的做事节奏是无法改变的,因为每个人感知世界的快慢不同,对世界的反馈也是不同,是特有个性化的呈现方式。
怎么分辨视觉型,听觉型和感觉型的人,
那我们看看下面这些情景下,谁是视觉型,谁是感觉型的,谁是感觉型:
1.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给某人讲多少遍都不如给他份资料来得清楚明了,当听的时候,我脑子里浮现出来的是图形,数字和文字,这样的人是那张类型呢。对,这人是视觉型,因为他要靠看资料,读文字性内容来获取信息,如果跟他讲,他就是记不住的。他们喜欢用看,阅读,这类似词汇。是以视觉获取信息为主。
2.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某些人手上拿着地图也要问人,也有些人即使他看不到说话人,也能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这是什么类型呢。。。。。(对,听觉型的)。这类人他们是靠听来获取信息的。阅读对于他们是很困难的事情,或者看东西对他来讲是件很费劲的事情。听比阅读资料更能够获取有效信息。这些人是以听觉来获取信息为主的。
3. 还有一些人,不管是说和资料都不行,你得等着他的节奏和你同频,那就OK。或者他们情愿直接做事,而不是先看指南再做事。这是。。。。。。(感觉型)这些人的是以感觉来获取信息的,做事的节奏要同频,跟着他的节奏才能把事情做好。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更好地与不同类型的人沟通呢;
1. 分类:
首先:按照前面说的内容,确定自己是什么类型为主;
其次:观察对方的语言表达中,习惯使用的词汇;大概判断他是什么类型;
2. 询问:在彼此配合工作中,如果无法判断,就直接问,喜欢看资料,还是喜欢听介绍;
3. 调整:要适当地调整彼此节奏,与对方的节奏匹配;如果自己是视觉型的,与其他类型人合作时要慢下来,如果是自己是听觉或者感觉型的,与其他类型的人合作是就要加快自己的做事节奏。
4. 还要考虑其他原因,如兴趣,爱好,价值观等也会产生一些固定的沟通模式;
这些区分都是为了更好地沟通交流,可以迅速地传递信息。
沟通模式可以运用在任何场景,不仅生活,学习,工作中适用;而且是不分国家和种族的。.除了视觉,听觉,感觉这些获取信息方式会影响沟通模式,还有兴趣,爱好,价值观这些内容也是会形成一些特定的模式的。
座右铭:成就他人,成就自己
我是珊瑚大小姐,刚刚退休的职场人;
线下读书社群8年,助人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不断迭代的读书人;
教人通过书籍拆解开发课程的培训师;
《工作其实很简单》介绍:
作者是台湾的心理学博士张怡筠,这是一本关于积极心理学在工作方面运用的书。
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来介绍积极心理学中理论,语言浅显易懂,流畅活泼,是一本理论联系实际的好书。
对于初步了解心理学在工作中的运用理解很有帮助,能够学会如何处理工作中情绪问题,了解工作的意义,帮助学习者乐在工作,成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