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每当遇到一些不顺心事情的时候,经常能够听到身边有人用"眼光放长远一点,心也会变得宽一点。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如果能够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还会有被一些事情扰得心烦意乱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很多时候的事情,都是被一些眼前的事情闹的,以至于,会觉得身处于某些事情之中而难以自拔。
比如说上班这一件事情,本来上班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自己可以有一个独立的生活。当然,除了赢得自主的生活之外,还有自我实现的目标,在那些自我实现的目标中就是各人有各人对目标的计算。
在那些计算中,难免会有相互之间的交错,由交错产生的一些事情,就是身处其中的人如何面对的问题。某个角度来看,很多时候的烦恼就是身处其中的人没有把短期和长期之间的关系搞清楚,结果出现了顾此失彼的情况。当看到顾此失彼的情况之后,损失厌恶的心理会让人们放不下那些失去的事物。
事实上,只要有选择,就会有失去。也可以说,任何时候选择都是有成本的,那些被放弃了的事物,将会是最大的代价。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很容易就会被一些短期的利益所困,比如说升职加薪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平衡,是投入更多的时间用在个人成长上面,还是把时间用在升职加薪上面。
进一步的来看,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的人,所要实现的目标都是需要一个过程。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身处逆境的时候,应该眼光放的长远一点,当眼光放长远一点的时候心亦会变得更宽一点。心变宽了,亦会变得舒畅,人舒畅了,做起事情的时候就会更有动力。
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把“眼光长一点,心就会宽一点”看成是一句至理名言,从中不难看出眼光和心态的紧密关系。当一个人能够把视野放得更远、更广的时候,自然会发现彼时的心态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比以前更加宽容,更有耐心,更加乐观。
如果一个人只看到眼前的那些事物,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睚眦必报的人。这样的人不敢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一旦遇到,就可能会为了眼前的事物而争个长短,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精力,而且还有可能改变了个人对长远目标的认识,很多时候的改变就是在点滴中形成的。
当我们能够用远观的方式来看一些当下的问题,就会发现一些事情根本就不是什么事情。比如说那个著名的六尺巷的故事,一个大官的亲戚,因为盖房子与邻居发生了争执,写信给亲戚要求帮忙摆平。大官的亲戚看到来信之后,复信中有让他三尺又何妨。这个人见信之后照办,让出三尺,邻居看到这个人有大官的背景尚且如此,感觉到羞愧,也主动让出了三尺,于是有了今天还可以看到的六尺巷。
某个层面上来看,很多时候的判断,常常是处于一种信息不对等的状态下做出来的。当我们开始看到更远处的事物,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的局面,还有可能用预测的方式看到未来的一些发展趋势。这种视野的拓宽,不仅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深思熟虑,更加有远见,而且可以为未来制定出更加完善的计划。
同时,当我们的心态在静下来的时候会变得更加平和、宽容,此时的状态,会更加有利于处理人际关系。良好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不会轻易地失去耐心,也不会轻易地感到愤怒或沮丧。这使得我们在建立目标的时候,与周围的关系更融洽,进而拥有更加稳定的个人情绪。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眼光放长远的心态,通过学习多元化的知识不断拓展个人的视野,增强远见与卓识。同时,在保持长远的眼光基础上,拥有一种平和、宽容的心态,成为一个善于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人,进而有能力去处理现实中遇到的困难及实现目标时的挑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