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说年味!

作者: 风车不停 | 来源:发表于2018-01-24 18:54 被阅读51次

    腊者,接也

    ——谈年俗,品年味

       腊月一进,棉袄一穿,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新年也就此拉开帷幕,孩子们最期待的新年也踏着方步徐徐走来。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猪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是再熟悉不过的儿歌了,大街小巷,老老少少,忙活了三百多天的日子,庆祝着今年的丰收,期待着新一年的果实。从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讲述的“年”的故事,和爸爸一起贴春联,和妈妈一起打扫屋子的美好童年记忆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以前车马邮件都很慢,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家庭聚会传统节日中,多的是一群又一群的低头族,年轻人与父母亲辈的沟通越来越少,而这些传统民俗,让人们卸去一年的疲惫,有一个时间和家人坐在一起说说话,陪爸爸下棋和妈妈刷碗。

    细数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荡涤着高山的豪情,流淌着长江的情怀,五十六个民族包融了五十六种情怀,同一个节日是不同的风俗,多元的中国是多元的文化。这些多元的风俗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华夏儿女智慧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细数这些民俗,介绍一下我们的中华文化。

        首先说南方人的庆新年的方式,湖北有的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年轻的学子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两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湖南人过年吃什么,湖南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谷丰登”。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北方过年的习俗比南方多,比如包饺子,而且要贴窗花,各种的花纹,寓意来年吉祥,包括一些本命年的穿戴及讲究,多不胜数。

    清以来,除夕和元旦的食俗,南方和北方已有明显的差别。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有的在饺子中放糖,祈求来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则在个别饺子中包一枚钱币,谁吃到了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发财。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直到今天,北方过年包饺子、南方过年做汤圆的习俗仍然极为普遍。

    然而说到南方就不得不说一下腊味了,腊味主要流行于四川和广东,南方地区也有制作。因是在腊月进行腌制,所以称作腊味。也是过年的必备食品。每[if !vml]

    到快过年的时候,在我国南方人家的阳台上,甚至是路边,腊味随处可见。对于那里的人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年味早在周朝的《周礼 》,《周易 》中有关于肉脯和腊味的记载 当时 朝廷有专管臣民 纳贡肉脯的机构和官吏 在民间,学生也用成束的干肉赠给老师作为学费或聘礼。这种干肉称为“束修”(指十条腊肉)自宋代以后腊肉成为宫廷贡品和老百姓春节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佳肴,所以民间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腊肉”一说。相传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避难安西,地方官吏进贡的腊味使慈禧赞不绝口。[if !vml]

    时至今日,经过不断的积累经验我国人民终于创造出别具一格风味独特的腊味。由于品质独特、浓香、可口、回味无穷,一时间腊味声名远扬。至上世纪30年代老字号、遂昌号、拉位已经远销香港和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深受消费者欢迎,现在辣味品种更为丰富,有腊肉、腊肠、腊狗、腊鸭、腊鸡、腊蛋等品种。每到腊月即使是城里人也要买上一些肉,回家如法腌制。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一件要务。过了腊月二十三,有人就开始写春联贴春联了,当然,一些喜欢书法的人家,摆开条桌,生上炭火,铺上毡子自己写,所谓“炭盆墨盏,纵笔大书”。在海外的华人华侨,不论是天涯还是海角,无不传袭着祖辈传下来的这一文化传统。春联的用纸,旧时有顺红、梅红、朱笺、万年红等品种,都寓有喜庆吉祥的意涵。

    如果说,桃符的主要意旨在祛鬼和辟邪,那么,对联的主要意旨则是喜庆和吉祥。岁首贴春联成为主流习俗后,挂桃符的习俗逐渐衰落,但并不意味着就完全退出了历史。至迟我们还在康熙《宛平县志》里看到“立桃符、贴春联、门神、挂钱、插芝麻秸……”并存并举的记载。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影响力、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经历了几千年的积淀,内蕴丰富的“年文化”成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记忆。有人说:越长大,越发现没有年味了,但是,我想说:无论以后社会的发展有多么迅速,人们的脚步有多快,都希望人们都可以通过不同的年俗,来感受一下年味,找一下小时候的味道!

    编辑:华北理工大学轻工学院记者团新闻采写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腊八说年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etp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