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léi);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网图 侵删译文
想要治理天下而有所作为,我看他是不能达到目的了。天下是个神妙之物,对它不可以有为,不可以控制。有为就会落败,控制就会失去。所以,一切事物,有的前行,有的后随;有的性缓,有的性急;有的强壮,有的瘦弱;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因此,圣人要去除极端,去除奢侈,去除过度。
解读
这一章重点阐释无为而为的道理。在本文中老子再次谈到“有为”和“无为”。对于自然界里的一切事物,它们都有各自的存在方式。我们不能人为地对它们的存在方式强加干预,否则就会违背大道,必然会受到大道的惩罚。
无为即按照道的法则去行事。不能做到无为,就会招致失败。圣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凡事不过分,一切随顺自然。古时,统、治、者无道,所以会做出甚、奢、泰的与道相悖的行为;圣人明道,所以会去甚、去奢、去泰。
就像憨山大师所注解的那样。战国七雄之时,秦国凭强力能并吞六国,混一天下,是为之也。且说一世以至万世,以道观之,完全是偏激所为。结果来不及转动脚后跟,就失败了。凡物极则反,此乃自然之势。
所以,老子主张治国应无为而治,实施不言之教。若要顺应大道,就是要摒弃那些偏向极端的东两,不做出过分的行为。这样天下人安居乐业,也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