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城市有台风,所以接连下了几天的雨,在这样萧条的气氛里,我和朋友去看一部名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电影。
其实我对这部电影一点都不期待的,应该说,我对国内的大部分电影都不期待,那些打着青春和爱情的幌子,用情怀,用IP,用人气偶像打造出来的两个小时的超长广告,是不能称之为电影的。
可是依然有很多人为之买单,所以,即使再垃圾的“电影”,只要有票房,就有人愿意拍,有人愿意演。
现在进电影院看电影已经成为一种打发时间或者休闲娱乐的方式,到了一定年纪,被一部电影或者被一些别的什么打动的几率就会越来越小。
所以,我很诧异,在全世界为陈末的一句话打起双闪的那一刻,我竟然会哭。
看过的电影不算多,但对电影的要求也不算低,对我来说,花几个小时看《肖申克的救赎》,看《辛特勒的名单》,看《地球上的星星》,是非常值得的,这样的电影,在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打磨后,更能彰显其珍贵和价值。
在豆瓣混久了的人骨子里多少都带点文艺矫情,所以很多粉丝电影在豆瓣评分低到让粉丝爆粗口,可是那些打低分的恰恰是最希望中国出好电影的吧。在看完《活着》,《卧虎藏龙》,《霸王别姬》之后,谁敢说中国没有好电影。
每次进电影院,多想那些被宣传捧上天的电影真的能名副其实,但总是期望而去,败兴而归。
即使是最近口碑大爆的《七月与安生》也因为看过原著的原因,没有get到其泪点,在整个放映厅都沉浸在啜泣声里的时候,我在某个场景中发出了非常不合时宜的笑声。
在上一部影评里用过一段话:
我们喜欢一个人,一幅画,一本书,一首诗,真正喜欢的往往不是那人,画,书·,诗本身,而是从中看到我们自己。人是一种自恋的动物,总在其他人身上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影子。
电影亦是如此。
那些哭泣与感动,泪水与欢笑,都是为了曾经的自己,曾经的青春。
缅怀,只是因为回不去。
大概是我没有经历过友情的大悲大喜,没有经历过彻头彻尾的背叛和伤害,所以难以体会七月与安生相爱相杀的深情。
然而,没有经历过爱情悲欢的自己,为什么为这样一部并不合格的电影掉下了眼泪?
我说不出它的优点,缺点倒是可以说一堆。
演员没演技,故事情节混乱,剧情乱七八糟,典型的张嘉佳文摘合集,平均三句话就有一句是自以为文艺的非主流青年用来做签名的句子,作为一个看过原著的人每次听到那些台词都忍不住头疼。
但是一部电影的好坏用什么衡量?
我不能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一部好电影,站在电影的角度,它也许不合格,但能够让我在电影院用到纸巾的,这确实是唯一一部。
或许因为我是一个容易被温情打动的人,所以《七月与安生》里那些撕逼矫情难以感动我,但一整座城市为了一个人打灯那一刻,却是真的被感动到了,特别是在陈末自己都放弃以后,这种感动来得更加不容易。
私心里很排斥结局陈末等来了幺鸡,这样的结局更像是用来安慰粉丝的,但陈末的母亲说出她在等自己的三个孩子的那一刻,原谅了这个电影的所有不真诚,也许只有远在异乡漂泊的人能体会到那样漫长等待的无奈心酸吧。
在看到那个城市的车和楼房亮起灯的时候,脑海中闪现的是这个正在被台风肆虐的城市,即使风雨再大,这个城市永远充满了温情。
我感动的,不是这个电影,而是被这个全世界温暖的自己。
陈妈妈,你什么时候才能等到你的孩子们呢?一个已经永远的离开了人世,一个在战乱中四处逃窜,他们还有回来的那一天吗?
爱情是什么?是茅十八为了爱情勇敢赴死,是猪头追寻爱人的踪迹四处流窜,还是陈末躲在陌生的城市放逐自己?
很久以前,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还会把矫情当格调,看韩寒的《后会无期》时把那些听起来似是而非的段子一个字一个字的写下来标榜自己,等到年纪渐长,看所有青春电影听到那些故作文艺的台词都只想翻白眼。
柯景腾曾经对喜欢多年的沈佳宜说:我喜欢当初那个喜欢你的我自己。
我也喜欢那个在电影里寻找过去的自己,喜欢那个曾经矫情的自己。
什么样的电影叫好电影,我不会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好电影,但我在电影院掉的眼泪是真的,我的青春也是真的。
2016.9.28 yz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