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真师之言》

作者: 泽阳9 | 来源:发表于2017-09-17 12:31 被阅读46次

    昨天偶然翻宗萨仁波切的新闻,找到几年前的片子《真师之言》(简体中文版),重看很有感慨。

    真正的老师讲的话,往往真实而深入本质。如理如法的上师也无所不知,能看到一个人最痛的地方戳过去,戳到一般人受不了。而能有这样的机会,说明这人有遭受提升的好潜质,而且准备好了。能做到这一点挺不容易的,希望我有一天可以做得到。

    在纪录片《真师之言》中,宗萨仁波切被问及,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已经“证悟”了的人,他很坦言没有。作为一个转世活佛,一个仁波切,他总能感受到人们加在他身上的诸多期望,而他要奋力在其中,挣扎出一个尚在修行中的、虔诚的自我。

    另外,想到流行的“灵修”,有时候也是无语的。灵修讲的,都是佛陀教过的,可是它们会宣称这是自己的发明。包括西方人的正念、冥想,不过是“出口转内销”罢了。所以有时候想,还是回归佛的本怀吧。方便善巧是可以的,别忘记主次啦。

    当今我们常见的“灵修”,实际上往往是混合了心理学、佛学、神秘学、玄学等不同学说的大杂烩。它无所不包无病不医的同时,也令人摸不着头脑。

    过分强调灵修与佛教的关系,实际是对佛教的窄化。宗萨仁波切认为,佛法比灵修深广得多:“奥修和克里希那穆提等所谓现代导师和作家,他们教的并不是什么佛陀没教过的新颖的东西。事实上,有时,这些倒是只是从佛陀的教法里取出其中一小部分、一个小的角度,然后自称是自己的教法。”

    心理学家的目标是要在这个婆娑世界(轮回)中获得健康与快乐,佛教徒则不是。不是为了快乐的生存,需要极大的力量。宗萨仁波切的力量来自他的真实。在跟他的交谈中你不难体会到真实的万钧之力,当一个人极度坦诚,他就已经无坚不摧。

    新京报:近些年,心理学越来越流行。很多灵修书籍也在中国大卖,你如何看待心理学和佛教的关系,它们的修行方法有什么异同?

    宗萨仁波切:心理学家用到的很多方法都来自佛教。事实上,心理学界的一大奠基者荣格就受到佛教很大的启发和影响。但是,如果拿心理学和佛教相比较,心理学就像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佛教不仅是心理学,佛教是艺术,是音乐,是家庭教育,是儿童护理,是茶艺,是插花,是太多太多事情…… 心理学处理的范围明显小的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6/70 《真师之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jp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