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乡音方言,是身份识别的有效符号,是构建归属的重要工具,是记录乡情的绝佳载体,是引爆乡愁的最短引信。尽管异地生活工作的时间不长,但萦绕于心间的乡愁却是与日俱增的。行进在工作地的大街小巷,偶尔听到一两句乡音方言,便顿觉精神为之一振,甚至产生立即凑上前去,握住对方的双手,呼叫一声老乡的冲动。乡音如歌,乡音如画,乡音如诗,被乡音抚慰的那种享受,无以言表,溢于言表。于是,工作闲暇时,便对乡音方言进行了一番整理勾画。
普通话“饿”,南宫方言“饥”。“非常饿”南宫方言说“饥地不行兰”。
普通话“午休”,南宫方言“歇晌”。
普通话“失眠”,南宫方言“反夜”。
普通话“撒尿”,南宫方言“尿泡”。
普通话“调皮”,南宫方言“调猴儿”,一般用在小孩儿身上。普通话“这孩子可调皮了”,南宫方言“这孩子广调猴儿”。
普通话“借款”“举债”,南宫方言“拉饥荒”。如:“一场病,他家里就拉了一万多块钱的饥荒。”
普通话“怄气”“闹别扭”,南宫方言“闹饥荒”。如:“别去兰,两口子正闹饥荒哩”。
普通话“扫地”,南宫方言“抄地”。
普通话“游泳”“洗澡”,南宫方言“洗身子”。
普通话“铺床”,南宫方言“撑炕”。
张范津2022年3月29日(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