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阅读与写作读书金兽读书
读书只靠数量不会改变你的人生,“过目即忘”也白搭

读书只靠数量不会改变你的人生,“过目即忘”也白搭

作者: f465da3cfca3 | 来源:发表于2019-05-11 08:03 被阅读14次

    《过目不忘的读书法》桦泽紫苑 著

    如何让书籍留在记忆中

    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好不容易看完了一本书,但是合上之后都忘得差不多了,当被别人问起书中主要讲的是什么的时候,自己的大脑瞬间当机。

    搜寻脑海的记忆之后发现一无所获,明明在书里学习了很多实用的技能,但是在生活中却想不起来如何运用。

    低效率阅读,即使一年读100本书,如果不能够灵活运用那也是浪费时间,“忘记”是读书的大敌。

    快速阅读还不够,如何能够记住看过的内容呢,并非只是仔细阅读就够的,抓住要点就能够掌握过目不忘的秘诀,通过控制脑内的物质来提高记忆的效率。

    这是一本上市8周超过十万销量的读书方法,从精神外科的角度来揭示大脑对于读书信息如何能够高效记忆。作者一个月平均30本书的阅读量,一年出三本书,还能保证每年两次长途旅行,工作读书休闲都不耽误,可以说用自己来向大家演示了什么叫“高效率阅读。

    遇到一本好书不容易,拿出宝贵的时间去阅读更不容易,如果读完后就那样轻松忘记岂不是很可惜?

    除了看书之外,这个方式还可以用在任何需要记忆的场景中,比如会议,写作,阅读文件等等场景中。

    读书能加速自我成长

    “读书无用”大概是一句最彻底的谎言,很多人会说现在是网络时代,谁还有时间拿一本书慢慢读,那些“一天一本好书”的听书电台,还有精读书籍,完全可以让人快速掌握书籍精华,根本不需要自己一个字一个字看书了。需要什么信息,搜一下就有,何必浪费时间呢。

    这是将信息和知识的概念混淆了,我们上网阅读的文章或者是听书的内容,都是碎片化的信息,而且很多文章都是为了商业盈利而撰写的,就像是泡面,虽然美味快速,但是却不能引发思考,看过就忘了。

    一本好书从撰写到最后上市,需要经过大量的修改和校对,作者自己也会反复斟酌字句和精简内容,最快的书籍也需要一年以上的周期才能创作完成。

    知识永远都不会过期,信息就不一定了,日新月异的生活需要大量更新的信息支持,但是为自身成长提供养分,还是要靠知识。

    信息是一种事实,一种结果,一种现象。知识是从这些累积的试试,结果和现象中汲取的精华。

    读书很重要,但是时间同样重要,高效的读书才是正确的吸取知识的方式,一本好书可以启迪人生态度,学习实用技能,甚至能够改变人生轨迹,用很少的一笔钱就能买到一个人的多年累积的经验,这就是读书最大的好处。

    因为有了书籍,很多事情不用自己从零开始探索,找到相关书籍就能迅速了解,节省出来的时间可以用来实践和思考,相当于走捷径。

    而阅读能力和知识吸取效率成正比,会读书的人能够掌握并运用书籍中大部分的精华,但是不会读书的人也只是将里面的文字从头看到尾罢了。阅读可以让你与竞争对手瞬间拉开差距。

    现在是网络时代,谁都可以将自己的经验或者评价发布到网上去,组织语言写出更漂亮的文章,需要的也是阅读能力,接触到优秀的文章,如何吸收其中的优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就需要多读多写。就连在日常工作中也不可避免的需要写作,还有优秀的演讲和发言,甚至是和恋人发微信如果能够掌握一些独到的小技巧,也可以增添双方沟通的美感。

    读书可以提升很多实际应用的能力,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高高在上,书籍与我们息息相关。

    还有养生,种花,做菜,品味,都可以从书籍中学到操作技巧,当你处在烦恼的时候看看书说不定就能找到如何解决问题的方式。读书中加入自己的思考还能让大脑更灵活,人类的大脑一生都在发育,只要给与有效的刺激,就能促进脑细胞继续分裂和生长。如果总是不用脑早早的大脑就会僵化或者记忆力下降,平常喜欢读书的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几率会降低。

    通过对大脑的锻炼,人的能力可以终身不断进步。

    读书可以改变人生,因为书中有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人生规划和心理探寻,用自己累计的经验突破现状很难,周围的人也未必能够给出最好的建议,但是书籍却是可以直接与高端人士对话,倾听他们给予的意见,帮助读者走出人生困境。

    很多有伟大成就的人,都会有一本属于他们的“改变命运之书”。或许是儿时偶然阅读到的,或许是成年之后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购买的。就在读完那本书之后,命运的轨道开始转变,开启了新的人生。

    读书不能仅停留在娱乐上,还要告诉自己读完之后要学到知识,从“为了快乐而读书”转变为“读书使人快乐”,这样才能有原动力去阅读。太过于功利性的读书,会给自己带来压力。

    书读的越多,将来的选项也就越多。

    读书与收入成正比,成功的管理者一定也是热爱读书的人。因为一个人的经历是有限的,想要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要靠读书。

    读书最终的目的就是加速自我成长,想要让自己有所收获,只读书是不够的,还要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让书籍留在记忆中

    读过的书对自己没有任何启发或者是实际帮助的话,那花费的时间就等于浪费了。作者说想要让书籍变得有用,关键词就是“输出”和“碎片化时间”,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操作方式。

    输出

    让读过的书在脑海中留下印象,需要一个过程,看书是“输入”,运用则是“输出”缺一不可。知识要用起来才叫起作用,如果只是记住了,早晚会忘记。

    除了写作之外,和别人讲述,将书里的理论应用到生活中等,都能加强书籍在脑中的记忆效果。

    大脑吸收的短期信息都被储存在海马体里面,但是如果没有有效的输出,海马体就会定期清除这些信息,以便来装填新的知识,通过有效输出将海马体内的短期信息移到前颞叶中去,这样信息就会变成过目不忘的永久记忆了。

    具体输出方式,作者列出了四点:

    做笔记,在书籍重点处划线

    读书不是收藏,不需要让书一直保持原来的样子,读书期间要用笔划出重点,空白处可以写出自己的感想。一边读一边写,能够促进大脑的记忆效果。

    只有使自身产生了变化,获得了成长,读书才有意义。

    画线也不能全部都是一样的笔迹,最好是不同感受用不同的笔,区分出主次。

    大脑对于读和画其实是不同区域在掌管的,用荧光笔在书上画可以同时调动大脑两个区域,加强阅读效果。

    给别人讲述书中的内容

    像推销产品一样和别人说自己读过的书,是一种很有效的输出方式。想让别人感兴趣就要说出书中有趣和有用的地方,需要运用组织能力将信息重新编辑,这样也能加强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如果别人因为你的推荐对这本书感兴趣了,自己的成就感也会更强。激发读更多书籍的动力。

    和别人分享读书感受

    如果没有人可以说,那么尝试一下在网络上发布自己的读书感想也是不错的输出方式,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水平。

    写书评或者是摘要

    写作水平有限,在买书的网站下留言对书籍的感受,或者是在豆瓣上写一些读书摘要,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输出,这种写作不需要大段的语言,只要简单的摘录就可以。

    碎片化阅读

    自己没有时间读书的话,作者提出可以使用通勤路上,闲暇之余的碎片化阅读,不一定非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上两个小时才能算读书时间。将读书上升到优先做事的顺序等级,这样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零碎的十分钟都能够看上几页。

    怎么才算读过一本书了呢,作者认为看过之后能够对内容进行讨论,才算是读过,如果被别人问起这本书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地方,如果答不上来,那就说明基本上这本书算是白读了。

    如果没有记住什么,就算是一天一本书的速度,那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求量而不求质的读书,是在浪费时间。所以一开始要求读书的深度而不是速度。

    既然要读书,就要用合适的方法去阅读,使其中的内容能够变成自身的血和肉,从而促进自己的成长。那种浅尝辄止,对成长无益的阅读方法,我认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碎片化阅读利用的是“短时间限制”效应,如果你在坐地铁的时候,还有五站就到了,这个时候时间紧迫,打开手机里的电子书阅读,精神上就会有种被限制时间的感觉。这种感觉会加强大脑的记忆力。

    短时间阅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全部都是匆忙不能深入的阅读,相反如果利用好十几分钟,记忆的效果可能比安静地坐在一个地方读书更有效。

    人能够做到精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度的,在一些时间单位中,任何人都能够轻易做到精力集中。

    但是作者强调,这个碎片化时间不能少于15分钟,如果太短的话,精力无法进入集中的状态。

    实践阅读

    拿到一本书之后不要急着看正文,先浏览一下封面封底,作者简介和目录,一本书的精华推荐语等。

    可以对书籍有一个整体大致的印象。然后思考一下自己读这本书有什么目的,想要能够学到些什么,这样带着目的去阅读,能够增强读书效率。

    大脑对于有挑战的事情最感兴趣,也最能激起记忆功能,所以读书没有必要每个字都认真读,可以通过目录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进行阅读,或者是学会调整速度的阅读,有用的慢慢读,举例或者是没有用的就快速略过去。

    大脑就像弹簧一样有伸缩,记忆力能发挥更好效果。

    越是能够牵动内心情感的知识就越容易记得住,就像看电影,或许整个情节不能完整记住,但是打动人心的那部分就连场景细节都能记很久。回顾人生,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事情,不管是欢乐还是悲伤,都是强烈波动内心涟漪的事件。反之上学时候书本上没有感情的课文不管背多少遍总是忘记。

    在情绪产生的时候,大脑会分不同的物质来参与活动,因此会加深记忆。

    如果是觉得对自己有用或者是刚好激发兴趣想要读的书,最好马上就开始,这样趁热打铁也能加深记忆力。

    如何选择符合自己水平的书

    选书不像吃饭,不能根据价格来定品质。如果书籍中的知识对人生有很大启迪,那就是超值,反之读过没有什么想法,再贵的书对于自己来说也是浪费钱。

    觉得书贵不是因为理解能力不足,就是选择的书不合适。

    读什么书比读多少书更重要,选择对自己当下有用的书籍很重要。

    大家对于高深的知识更感兴趣,但是如果没有基础的话,这些知识能够吸收的又能有多少呢,“速成”“十五天精通”这些关键词,不应该带入到读书中去,急于求成往往会空手而归。

    先从入门开始,模仿别人的做法,从应用中突破自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模式,这才是学习的正确路径。一个初学者想要理解高手才能体会的深意是很难的。

    高深的著作不是不可以读,但还是要有一些文化积累才能更好的理解深层内涵。

    不管是心理学,哲学,艺术,文化还是其他的类别,要先从简单的书籍开始读起,这样才有助于理解经典书籍的内容。

    读书不是拿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可以通过别人的推荐增加遇到好书的概率。

    多看看别人的书评,很多都是在说书籍里面的精华,这样有助于快速了解这本书是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不要过度依赖畅销榜,重要的是自己感兴趣。

    畅销书符合时代潮流但是并不能够成为经典,大众认可的内涵会比较浅,如果是在网上买书,可以依托大数据来看看网站给你推荐的同类书籍,这种比畅销榜靠谱一些。

    如果自己已经有目标想要买什么类型的书,可以现在网络上收集一些数据,同类书籍中进行对比,参考别人的书评再进行购买。

    买书要谨慎,比起花钱,花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去读更加需要深思熟虑一番。越是读书少的人就越要慎重选书。盲目的读了一本自己不感兴趣的书,会打击阅读的积极性。

    自己有一些读书基础,在书店的茫茫书海中,还可以靠直觉来选择翻开哪一本书。经验累积起来的直觉能够给自己正确的指引。

    书籍内的参考文献或者是作者推荐都是比较好的找到同类好书的途径。

    对于读书多的人来说,掌握好泛读和深读的平衡很重要,不断扩展自己的阅读范围同时,也不能舍弃自己感兴趣类别的深度挖掘。

    信息和知识同样重要,两者要结合来看,信息引发获取,知识带动思考,缺一不可。

    读书来带来的好处是潜移默化的,短期内很难看到什么改变,却能让人获益终身。

    不用拘泥于阅读方式,如今手机阅读带来的便捷和快速其实也是一种好的阅读渠道,电子书的价格相比纸书也更便宜,可以靠这个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

    电子书的储存比纸书也更方便,而且不需要等待,付了钱就能看,便于搜索和回看。

    这是一本从精神科医生的读书人角度来写的关于阅读的书籍,读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成长,掌握了更好的读书方式能节省时间增加效率。

    买书就相当于花钱买知识,存知识比存钱更有用,从前上学是获取知识的渠道,毕业之后书籍就是人生的课堂,用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不管是对未来还是对后代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

    爱读书,会读书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只靠数量不会改变你的人生,“过目即忘”也白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mt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