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此诗为诸葛亮(存疑)所作,名曰《梁父吟》。
诗中所讲的是齐相晏子巧用两枚桃子杀死三位勇士的故事。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接,是齐景公手下的勇士,古冶子伏虎救驾,公孙接斩鼋救主,而田开疆则是远征徐国,开疆拓土,皆有不世之功,恃才傲物,功高盖主。晏子巧借鲁君访齐之际,摘了城门前三十年未结果之金桃,取出两枚,让三人论功取桃。利用他们之间的相互争功与君功自傲,离间三人,最终三位勇士一个因分不到桃子,愤懑自杀,剩下二人羞愧自裁。惜哉!
三士之死,虽属悲壮,但是他们居功自恃,甚至被人作为阴谋篡位的工具加以利用。四肢短小的晏婴伺机使巧,兵不血刃,不费吹灰之力,终以二桃杀死三个力可拔山的勇士,消除政治隐患,其智慧也却非寻常,但是手段也太阴险毒辣了。因此诸葛亮才会写出《梁父吟》,称之为谗言,故意讽之。
可是诸葛亮是真的不知三士将会为齐国带来什么吗?作为一个大政治家,他肯定清楚三位结伴要好的将军,连君王都不敬的将军对一个国家当是多么的不利,况且三士结交朝中佞臣,景公也早想除之。那为什么诸葛亮会暗讽晏子?可能是晏子利用了三士的君子之风,舍身取义的精神吧!而这正是世世代代所追循的精神!
所以诸葛亮后来写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便是他对三士的最终期望,用来勉励自己的孩子,也告诫自己。以淡泊宁静之心对待这功名利禄,只求问心,而不求他人的看法,做到自我满足与问心无愧,方可不被他人利用与盅惑。诸葛亮是佩服晏平仲的,佩服晏平仲的机敏,为国的殚精竭虑,扫平障碍,后来更是举贤田穰苴代替了三士,强大了齐国;但诸葛亮也是厌恶晏平仲的,厌恶晏平仲利用三士的舍身取义之大义,利用了他们的君子之风,巧施毒计,兵不血刃,让他们身死取义。
诸葛亮更想要的,是天下人为天下,只求问心,不为身处之物,淡泊宁静。可是历经千载,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到如今社会,更是再无古人之风。甚至于无贤无能之人多居要职高位,何也?不以贤能用人,以阿谀逢迎为先!当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何时才能有如上之三士?何时才能有晏平仲之能?何时才能有蜀相之贤?没有的话,那便没有这个时代的二桃三士之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