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课文 ,新定位

作者: 大刘_fa11 | 来源:发表于2019-04-22 22:56 被阅读218次

    我们正在使用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增添的新课文,往往成为当下重点研究的对象。统编版还保留了原人教版的许多课文,而我们往往忽视了对这些老课文的研究,仍然用老教案进行教学。殊不知,这些老课文的教学内容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我们在教学时一定要前后勾连、认真研究 ,恰当运用教材,正确关照教学内容,准确设计教学目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是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4课,原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13课。在新教材中看到这一课,我以为仅仅是次序发生了变化,但仔细对比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发现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老课文 ,新定位

    首先,课文内容发生了变化。原课文的第一段,只有一句话“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了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直接引出论题——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而现行教材的第一段是原演讲开场白的完整内容,共有四句话。首先,表达了对活动主办方授予其特别荣誉奖的感谢,并说明了自己写《怀念》这篇文章的初衷,并由此转入演讲的主题——中国学生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老课文 ,新定位

    其次,课文的体裁和所在单元的设置也发生了变化。原教材将这一课归在议论文单元,《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这是作者一个报告的一部分,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现行教材,把这篇课文放归在“活动  探究——演讲词”单元,是一篇演讲词。

    老课文 ,新定位 老课文 ,新定位 老课文 ,新定位

    不要轻视以上两个小小的变化,这两个小变化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的重大变化。原《教师教学用书》中给出的教学建议:一是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二是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学习课文的论证方法。

    老课文 ,新定位 老课文 ,新定位

    现行《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教学重点是:1、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2、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者层层推进的结构。3、理解演讲中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只有“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这一点没有变化,其他几点都发生了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将原来的“论证”改为了“印证”,一字之差,蕴含着教材编写者对我们教学的重要导向。张聪慧在《这是一篇演讲稿——关于〈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教学思考》一文中指出:“文章总是有特定体式的,不同体式的文章,有不同的特性”。“把本文看作演讲词还是议论文,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历程是不同的,教学内容也迥异。”新教材不再把这篇课文当作议论文,所以教学重点不再是归纳中心论点,学习论证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是个例子”“用教材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同一篇文章,定位不同,教学内容就不同。对于那些“老面孔”课文,我们不能凭经验用老教案进行教学,一定要认真仔细地研究,准确把握老课文在新教材中所在单元的设置以及在该单元的地位,重新定位教学内容、教学价值,重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课文 ,新定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fyu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