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在》教学反思

作者: 大刘_fa11 | 来源:发表于2019-03-11 18:52 被阅读9次

      今天用上周(3月6日)的教学设计《是真的吗》,在两个班进行实践,结果还不错。

      先在三班,我用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节目进行导入,有些学生看过这个节目,显示出极高的热情,没看过的学生也显得很好奇。导课顺利,接着出示三个问题。我对原教学设计的问题做了微调。三个问题是:1.本文的什么对象是恐龙,是真的吗?2.题目就是本文的中心观点,是真的吗?3.本文思路混乱,是真的吗?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恐龙无处不在》教学反思

        第一个问题学生的答案比较一致,能发现说明对象不是恐龙,而是板块构造学说。有学生说“恐龙”是个引子,这个说的好!

        第二个问题学生能判断出是假的,但说不出真的。我发现学生的答案集中在第一段、第六段第一句、第十五段。于是我让他们先朗读这三段文字,思考:哪一段是“老大”,统领了其他的?学生对“老大”这个比喻显然能听明白,再一次选择时较一致的认为是第一段。然后,和学生一起探讨第一段与最后一段的关系。“恐龙化石的发现”是什么学科?“地壳运动”是什么学科?学生很容易作出了判断。前者是生物、考古学科,后者是地质学科。这就是第一段所说的“不同学科”。

        第三个问题是最难的,为了化难为易,我在黑板上将作者的思路用填空的形式列出,让学生在课文中去寻找关键词,以理清思路。填空题:第一部分为第一段,这两句话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第二部分为2-7段,介绍恐龙无处不有是因为______。2、3段介绍_________发现_________,“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4、5这一发现引起了作者的深入思考,作者没有把思维定格在恐龙本身的研究上,而是“把这个发现与______联系起来”考察;6、7段作者思有所获,“是______而不是_______”。第三部分8-12段,简明介绍_________,并说明___________的原因。第四部分为13-15段,再次聚焦_______,确证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有了填空题的引导,中等以上的学生都能顺利理清思路,作出正确的判断。有一个学生还总结道,这是逻辑顺序,值得点赞。

     

        下课时,有一个学生说:“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假的,老师开始不是说有真有假吗?”我这才发现的确是这样,表扬这个学生细心,爱动脑。我在第二个班对问题做了微调,第一个改为:说明对象不是恐龙,是真的吗?这样就有真有假了。

        另外,在第二个班我把集体朗读改成了默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效果也的确比第一个班好。

相关文章

  • 《恐龙无处不在》教学反思

    今天用上周(3月6日)的教学设计《是真的吗》,在两个班进行实践,结果还不错。 先在三班,我用中央电视...

  • 让生成更有价值

    中山小学 黄小海 教学无处不在,有时反思课堂能给我的教学带来启发,有时反思生活中发生的事也能给自己的教学带来感悟。...

  •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反思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

  • 是真的吗?——《恐龙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马额初中 刘 宏 创意说明:本设计是在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电视节目的启发下,以“是真的...

  • 阿西莫夫短文篇之逻辑推理

    观点,不同科学领域之间都是互相影响的。 恐龙无处不在 在南极及其他大陆发现恐龙化石,说明这些地方曾经有过恐龙的存在...

  • 让教师在"反思教学"中实现自我提升

    李再湘 (一)从什么角度来反思教学,教学反思的关注什么? 1、反思课堂教学对新课...

  • 粗线条之《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由两个独立的小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以下简称《恐龙》《沙子》)组成。两篇文字涉及...

  • 侏罗纪公园

    教学目的: 1)了解侏罗纪时代恐龙的生活环境、生长特点、外形特征;分清食肉恐龙与食草恐龙的区别,掌握相关的科普知识...

  • 课后反思的“七要

    一要反思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二要反思教学活动是否“沟通”和“合作三要反思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四要反思教学过程...

  • 无处不在的大恐龙

    小朋友A:树上的橘子被小鸡吃了 B:不是小鸡,小鸡吃不到 C:是小鸟,小鸟可以飞 A:是大恐龙 一大片:对是大恐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恐龙无处不在》教学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yb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