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说明文的同学,往往会给说明文贴上一些“标签”,看见“标签”就联系到某个概念,得出某个结论。但仔细分析研究便会发现:这些所谓的“标签”并不靠谱,存在着诸多的“不一定”!下面我们逐一说明。
一、题目不一定是说明对象
大多数说明文的题目就是说明对象,比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但也有例外。比如八年级上册《恐龙无处不在》,学生往往是一看题目,便不假思索地说说明对象是恐龙,但仔细阅读完课文才发现说明对象是地球的板块学说。《大自然的语言》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学,《被压扁的沙子》的说明对象竟然是恐龙的灭绝原因。
说明文阅读的六个“不一定”二、有表示时间的词语不一定是时间顺序
有些同学一看到表示时间的词语,比如某某年,就认为是时间顺序,这也不一定。比如八年级上册《恐龙无处不在》一文有“1986年”等表示时间的词语,但本文的说明顺序不是时间顺序,而是逻辑顺序。
三、有方位词不一定是空间顺序
有些同学一看到表示方位的词语,就认为是空间顺序,这也不一定,一定要分析这些方位词的关系,看他们是否按一定的空间顺序来写。比如《中国石拱桥》第三段中有“左边”“右边”“东边”“西边”等方位词,但这一段并没有运用空间顺序,而是逻辑顺序。
说明文阅读的六个“不一定”四、有数字不一定是列数字
有些数字并不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比如,《中国石拱桥》中“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605”是序数,表示时间并非数量,就不是列数字了。
五、有“像”“如”不一定是打比方
一般情况下,出现“像”“如”,就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但有的含有“像”“如”的句子用的却是摹状貌、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里的“像”不是比喻词,而是表示作者的想象,这句用的是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阅读的六个“不一定”六、有“……叫作……”不一定是下定义
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的典型形式就是“……叫作……”,但这种句子也不一定就是下定义。比如《中国石拱桥》中“云南省建成了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就不是下定义。
说明文阅读的六个“不一定”总之,同学们在判断说明方法时,一定要擦亮你的慧眼 ,绝不能被一些表面化的所谓“标志”给迷惑,一定要仔细研究,联系上下文,理清内在逻辑关系,作出准确判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