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十一点,关灯睡觉。小朋友嚷嚷着不想睡,然后哭。队友一声不吭,直接把她拎起, 往门外丢,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她哭。
小朋友哭得更凶了,边哭边喊:“妈妈!妈妈!”我急声阻止:“你不能这样啊!吓着孩子,她会有心理阴影。”
队友不理,问:“哭好了没?”
小朋友说:“好了。”
队友:“还哭不哭的?”
小朋友:“不哭了。”然后小跑过来,爬上床,躺在我旁边:“妈妈,我不开心,爸爸凶我。 ”
我说:“那你跟爸爸说,你不要凶我,我不喜欢你这样。”小朋友原话复述给她爸爸。
这件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小朋友继续乐呵呵地碎碎念,爬上爬下,又自己跑过去喝水,她爸爸呢,已经睡着。
小感触:
1.“大一统”、一片和谐有爱的养育环境不现实,也不必要。在确信队友和小朋友之间是有爱的基础上,一个有事情可以沟通、有矛盾可以处理、不会轻易被卷入三角关系的养育环境更重要。
孩子不是围观父母因教养方式不同而争执的旁边者,而是参与其中、共同面对的人,要相信小小的她也有自己应对的力量。
2.小孩子没有我想象的那样脆弱,我不必先设想可怕的后果。
3.小朋友和爸爸,和身边其他人,自会在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形成他们之间的相处模式。我的干涉会激起队友的反驳,给他造成“我做什么都是错的,都要被指责”这样一种非常不好的感觉,打击了其积极性,同时我的维护有可能让小朋友越来越靠近妈妈,而和爸爸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4.我可以告诉小朋友:“你可以跟爸爸说,你不喜欢他这样做,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会害怕 。”等等,家庭也是一个小社会,教她表达自己的感受,怎么面对让自己不舒服的人、事、言语。
5.如果实在觉得队友的方式不妥,先记下,事后背着孩子再和队友交流,不是指责,而是陈述我的想法和我看到的事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