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732339/350ed210d9836a33.jpg)
今日试译《刺客的斗篷——世界名家日记选集》中4月19日收录的法国著名作家,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西蒙·波伏娃写于1947年的日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6732339/02ff182a670de4e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732339/685c10ae3c5bae3f.jpg)
试译:
在早报上我读到两件事,放在一起看还挺有意义的。黑人歌手保罗·罗伯森本该在皮奥瑞亚(注:伊利诺州的第二大城)举办独唱音乐会;离开场最后一刻,音乐会取消了,理由是罗伯森是共产主义者。当局坚决声称他们不让罗伯森进入音乐厅的原因并非他是黑人而是因为他是共产主义者。另一个地方,一件有趣的事则刚告一段落。几周前,一个公交车司机载着满车乘客行驶在某个大道上时灵光乍现,开过各个停靠站点和终点站,在乘客惊慌失措的抗议声中直接开上了高速公路。他最后让乘客下了车,接着又平静地一路开到了弗罗里达。被拦下接受质询时,他高高兴兴地说:“那条路太单调了。我一直都想去看看弗罗里达。在一个晴朗的上午,我对自己说:‘为什么不去弗罗里达呢?’所以,我就去了呗。” 这个司机成了公众心目中的英雄。虽然他有被解雇,但昨天又在一片喝彩声中重回工作岗位。他接受了采访,拍了上百次的照,在所有报纸上都可以看到就在刚刚交付给他的新公交车挡风玻璃后面,他正在开怀大笑。或许像这样梦幻的事只在纽约才有可能发生。朋友们告诉我类似的事,比如在芝加哥,就不会发生。但即便自己做不了这样的事,所有美国人还是很赞赏这种随心所欲的行为,他们从中看到的是他们热爱自由的切实证明。这个司机是个“人物”了,一个标新立异的人,公开表现了美国引以为傲的个人主义。当然,在法国他绝对不可能复职。确实,美国对一时兴起和冲动行事要宽容得多,不至于惹到权威。我认识一个十分虔诚而能干的母亲,孩子们的小朋友都羡慕他们可以爬树,打架,朝老师吐舌头。他们长大后,女儿们都听话地嫁给了为她们选定的丈夫,儿子们都进入了父母同意的行业。他们在独立中获得的快乐和自尊使他们变成了父母手中更为顺从的猎物。这个司机当然可以当面嘲笑任何一个对美国公民的自由产生质疑的人。然而,保罗·罗伯森并没有想要做任何出格的事;他只是想要唱歌。
波伏娃最后这一句真是意味深长。如果公交车司机可以发扬自由之精神,随心所欲一路开到弗罗里达去,那么为什么黑人歌手保罗·罗伯森因为自己是共产主义者就不得踏入音乐厅去进行早就安排好了的独唱音乐会呢?
标准往往都是相对的。
作者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又译做西蒙·波娃瓦。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1]
波伏娃1908年生于巴黎,1929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学位,并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1945年与让-保罗·萨特、莫里斯·梅格-庞蒂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在思想界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