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向来是文人笔下的常客,他们从不吝惜对它们的赞誉喜爱。
有人赞叹坚忍不拔的青松,有人欣赏傲风斗雪的寒梅,有人喜欢高洁典雅的幽兰。更有人喜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秋菊。
因为秋菊婀娜多姿,香味芬芳;因为它不畏严寒,傲视寒霜。
到了秋天,别的花都凋谢了,惟独菊花热烈绽放,在寒冷刺骨的秋风里,昂首挺胸向秋风挑战。
菊花的花语是“高洁”。它是古代隐士们的最钟爱的花儿,能够象征他们那种高洁、淡泊、与世无争的高尚品格。
"独爱菊"的陶渊明便是爱菊的象征,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被后人奉为圭臬,被后人冠之为:菊花花神。而菊花被人们称为"花中隐士"。
自陶渊明吟咏过菊花后,菊花便成了文人墨客笔下世外隐士的象征,它凌霜飘逸的特点正好和文人骨子里的特立独行、不趋炎势相得益彰。
历朝历代咏赞菊者可谓不胜枚举,就像苏轼就曾写下“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元稹也曾写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李清照更是写下“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而在宋代,要说霸气、难以超越的咏菊诗,就不得不提郑思肖的这一首,这也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首诗。
诗人也凭借其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一大气磅礴的千古名句,得以一诗成名。
我们今天聊郑思肖(1241年—1318年),宋末诗人、画家,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
作者原名不详,南宋灭亡以后,他改名“思肖”,肖是“赵”字的组成部分,“赵”又是宋朝的国姓,所以,他改名“思肖”就是思念故国,来表达自己誓不向蒙元统治低头的忠贞。
他自称“孤臣”,一直隐居在苏州一个和尚庙里,终身不仕,连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
他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
他学伯夷、叔齐不食周粟,不仕新朝。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无根的兰花,寓意南宋失去国土根基。
他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观郑思肖的一生,其实并没有什么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事迹。
他就是一介书生,一个深深爱着故国,忠于大宋王朝的读书人。
他为人赞叹的是那忠贞的气节,那孤寂坚忍的坚守,及给后世留下的作品,他是大宋遗民风骨的典型代表。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故土家园,永远是游子心中最温暖的存在。
“不知今日月,但梦宋山川。”,他对故国的热爱和忠诚,一直贯穿在他饱含血泪的文字中。
郭沫若在抗战期间曾盛赞郑思肖,称其为“民族意识浓烈的人”,每当在民族存亡的关键之时,这郑思肖强烈的民族意识,便会显得愈加可贵。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南宋灭亡后所写。
《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
赏析
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
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前两句意思是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不并:不合、不靠在一起。并,一起。
疏篱:稀疏的篱笆。未穷:未尽,无穷无尽。
这句主要意思是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
紧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
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
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此中有真意”的意趣。
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说法,云: 岁华晼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
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的题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的深刻内蕴。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后两句的意思是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抱香死:菊花凋谢后不落,仍系枝头而枯萎,所以说抱香死。何曾:哪曾、不曾。
北风:寒风,此处语意双关,亦指元朝的残暴势力。
后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
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
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这两句诗有所本,宋代朱淑真《菊花》诗:“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郑思肖略事点化,使诗的意蕴更为深化,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这首诗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
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
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
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