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假期的第一个十天,忙里偷闲,圆满完成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精读。当一页页文字从我的眸前掠过,再缓缓流入心房,生命里便因此多了一份柔软。从教将近十年,我亦常常沉下心来阅读且回望初心,但似乎不曾有阅读本书后这般通透的领悟。
于是,在读罢书籍后,我尝试带着一份单纯的思考,闭上眼眸回想它最终能够让我动容的那些思想或者理念,那时那刻诸如“爱心、阅读、智慧、兴趣、热忱、情感力量、创造、见闻、尊重、回看、信仰、话语、自我教育、柔情、懂得、诚实、良心、自觉、节制、自照······”等词在我的脑海里来来回回,直至生长成一颗智慧树。
是的,当是“智慧树”!此时此刻,我更虔诚的希望在未来的教书育人生涯里,我能像大树一样生长!
播撒生长的种子
书中说“教师应该相信纯洁无瑕的学生,这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备的。”
我的思考是,要相信学生的纯洁无瑕,就需要我们用纯洁的爱心来滋养我们的学生,更需要我们用更高的精神追求来思考和关心学生的心灵。而不是每天在起早贪黑里,辛辛苦苦备课上课,脑子里却更多的被学生的成绩,班级的排名所束缚。除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付出的辛劳,我们更该深刻地认识到:身为人师,知识对我们,甚至对学生来说之所以必不可少,并不单单是为了养家糊口,也不该仅仅是为了考上什么样的高中或者大学,而首先应意识到,努力学习所进行的一切的辛苦付出是为了能够在未来有更多的选择,能够靠自己去享受属于自己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相信学生的纯洁无瑕,也单纯的播撒知识与希望的种子,力争让每个孩子内心都能燃起当一个好学生的愿望的花火。且在往后的从教生涯里以此为念,不断挖掘并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相润泽,并能在一切行为的自觉引领下以苦为乐,刻苦钻研,实现共生长!
吸收阅读的养分
不止一次的听过或看过这样一句话“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的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这种准备究竟该如何理解呢?在我读完《给教师的建议》之后顿悟:原来这一辈子的准备就是终身阅读!
每每当我坐在书房阅读与写文内心便获得一份安宁。在我并不出色的学历面前,如果说我之所以能够成长的快一点,也许最该值得骄傲的是我从未停止过阅读与书写。苏霍姆林斯基说“优秀教师的技艺提高,正是由于经常性的不间断的阅读补充了他们知识的海洋。”
一天昼夜24小时,我们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来教学活动,甚至难得的假期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忙碌。但,我还是想说,让我们把看手机的时间拿来阅读吧,翻开书本,让心灵得以平静。让我们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间断的潺潺小溪,终将充实我们的思想江河。
我们要阅读,更要潜移默化的带动我们的学生去阅读,用阅读的养分滋养他们更快更好的生长,让阅读教会他们思考,刺激他们的智力觉醒。
像大树一样生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若要富有生机,就要在日复一日的平凡中以平和的心态去坚持阅读,在等待中积聚力量,吸收阅读的养分,最后实现灿烂绽放!
教室也是天宽地阔
像大树一样生长,且许教室成为我的大地。
教室,一个古老的概念。从最日常的理解来看,它不过是老师教书、学生听课的场所。今天,且从师生的成长来解读,教室可以是图书室,它处处飘荡着书香,充溢着阅读的收获与幸福;教室是学生的游戏区,他们通过观察、探究,在游戏中学习,教室里无处不是欢乐与智慧;教室也可以是师生的聊天室,我们在这里实现了话语自由。理念变了、心灵更近了,老师也将更有柔情,学生更有激情,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信任与默契。
我想,如果一棵树想要生长,就一定没有什么贫瘠的土壤,只有不想生长不再生长,才是彻底的荒凉。当我登上三尺讲台,拿起粉笔的那一刻,为师的漫漫教育之路便已启程。或许,也曾有过对周而复始的重复的疲倦,但始终相信每一天都该是新的,孩子们也该是成长着的。于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师者,要实现积极向上的生长,就要让教室的方寸之间,成为大树生长的天宽地阔。
在教室里学生便是大树的阳光,永远和年轻的生命共舞,用青春滋润生命。和孩子们在一起,如饮甘泉,任何时候,生命总是有所依凭,有所期待。只有这样,课堂才是活的,教学才是美的,师生的成长才是有价值的。
反思便是树的年轮
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每位教师都去写教育日记。我想这里的教育日记就是我们常规教学中的各类教学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也曾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在我坚持反思的日子里,深刻的意识到一切没有反思的经验都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日常教学反思,以实现个人更快的成长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是建立反思日志。在某个网页或者某个博客、某个笔记本,专门用来记录自己的教学成长故事,这样的记录在必要时刻想要查找就非常的方便,也容易形成体系,看到自己的巨大进步;二是写小不写大。常规教育反思的切口要小,最好着眼于学生的行为、教师的日常教学等,同时书写研究的项目事件要有一定的基础,易于操作,不要选择自己陌生的不可实践的领域;三是记实不记虚。教育反思要实用,因为反思的目的是为了积累教育经验,更好地进行教育工作;教育故事的对象也完全指向教师自身的实践;四是唯真不唯假。教育反思首先要具备真实性,绝不能杜撰或假设。一切教育故事要和具体的教育情境相联系,所有书写都要源于教育生活,但又高于教育实际,存在发展性,反思中要体现个人的理想追求。
曾读过这样一句话:“锤炼语言也就是锤炼思想;追求表达的独特与精致,也就是追求思想的独特与精致。”为了能把自己的所想所感记录下来,我们就必须思考如何把事情表达清楚且语言还要精练,你就会去思考故事背后蕴含着的教育思想并把它变成文字记录下来。长此以往的坚持,可以让我们灵感的火花不再一闪而过,而是可以和无数的火花一起碰撞出绚烂的火焰,从而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甚至是生存状态……
像大树一样生长,那用心记录的一篇篇文章,仿佛风吹响一树叶子哗哗啦啦,他们慢慢留存下来,亦如年轮一圈一圈记录树的年华。
给自己一道风景
绝对没有一棵大树是树苗种下去,明天就是大树,每一片树叶,每一根枝干,都要历经汲取、转化、生长。我们都知道日后的枝繁叶茂都是无数的昨天所累积而成。
所以,当我们用心用情以信仰之姿播撒下生长的种子,就要竭尽所能为长成参天大树,用毕生精力去吸收阅读的养
分。为此就算经历了风,经历了雨,经历了严寒,经历了酷暑,大树也要屹立不倒!力争年复一年在那四方教室里,在那天宽地阔里长出一株又一株新芽来,待到夜深人静时,用反思记录这树生长的年轮。
我相信,当我们带着这样向上生长的执念去自由呼吸,在风中歌唱,在雨里舞蹈,总有一天会猛然间发现这树原来可以如此枝繁叶茂!
从此刻起,让自己像大树一样生长吧!在那天宽地阔的教室里,在我们一届又一届孩子们的心里,在自己的地平线上,选择挺立,不再匍匐,让自己的身姿和我们的小树苗一起,构成这个世界的一道风景;像大树一样生长吧!那立在书架上的一本本好书,便是我的雨露。那可爱的调皮的学生们,一届届不离不弃,让我懂得茁壮成长的美妙;像大树一样生长吧!那在键盘上敲出的一篇篇文章,是我开出的一片片的新叶。我把教育生活的日日夜夜、悲欢离合,酝酿成一片芬芳,开放在一个个夜晚。那字里行间流淌的是我对教育、对学生、对生命炽烈的爱呀!
树上的小鸟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仿佛我送走又迎来一届一届的学生,树屹立在同一个地方,枝繁叶茂,仿佛我一直站在教室里,不忘初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