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低学段数的认识中,主要分为 10 以内数认识、 20 以内数的认识、 100 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认识。其中我们要特别关注数的意义,也就是数的概念的建立。
建立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理解数的意义一般有两个角度, 一是从数的组成去理解,通过组成理解数的大小和多少,加强对数的感知。二是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 ,通过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在生活实际中的意义,使抽象的数和具体的量有机的结合,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学生对具体的数有比较丰富的感知,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关注从现实情景抽象出数的过程,例如 3 匹马,23棵树, 3 个人,抽象为 3 这个数。再用一个特殊的符号来表示数量,抽象为数“ 3 ”。接着再让3回到生活中去 表示任何具有 3 这样数量特征的事物。
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具体感知自然数的认识,从数量抽象到数离不开直观的支撑和操作,例如:计数器、小棒、图形、实物等等,让学生亲自的数一数,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学生数的过程也是一一对应的过程,同时感受具体的数量。
在数的认识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运用多种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的概念。比如说:计数器、小棒图、方格图、数位顺序表等,这样逐渐建立起抽象的数和现实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在教学《千以内的数的认识》时,就运用方块模型帮助学生建立千的概念,理解数的意义。 通过演示,让学生体会 10 个一是十,连成一条线 10 个十是一百,连成一片, 10 个一百是一千, 立体成型……,通过几何图形的点、线、面、体,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一、十、百、千”的映像,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模型“满十进一”,帮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和位值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