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旅行·在路上想法
近代名家谈读书摘录(2)

近代名家谈读书摘录(2)

作者: 太白山人 | 来源:发表于2019-05-13 17:33 被阅读0次
    近代名家谈读书摘录(2)

    近代名家谈读书摘录(2)

    @鲁迅:如何读到自己感兴趣的书

    我们自发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 ——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只好先行泛览,然后决择而入于自己所爱的较专的一门或几门;但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只看一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林语堂: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

    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向来算为清高。说破读书本质,“心灵”而已。“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读书向称为雅事乐事。但是现在雅事乐事已经不雅不乐了。今天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写讣闻,做贺联;或为当文牍,抄账簿;或为做相士,占八卦;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亦有人拿父母的钱,上大学,跑百米,拿一块大银盾回家,在我是看不起的,因为这似乎亦非读书的本旨。读书本旨湮没于求名利之心中,可悲。可惜现在也一样。

    @林语堂:读书要知味

    至于语言无味(着重“味”字),都全看你所读是什么书及读书的方法。读书读出味来,语言自然有味,语言有味,做出文章亦必有味。有人读书读了半世,亦读不出什么味儿来,都是因为读不合的书,及不得其读法。读书须先知味。读书知味。世上多少强读人,听到此语否?这味字,是读书的关键。所谓味,是不可捉摸的,一人有一人胃口,各不相同,所好的味亦异,所以必先知其所好,始能读出味来。有人自幼嚼书本,老大不能通一经,便是食古不化勉强读书所致。袁中郎所谓读所好之书,所不好之书可让他人读之,这是知味的读法。若必强读,消化不来,必生疳积胃滞诸病。

    @叶圣陶:读书的三种态度

    一是绝对信从的态度,凡是书上说的话就是天经地义。

    二是批判的态度,用现实生活来检验,凡是对现实生活有益处的,取它,否则就不取。

    三是随随便便的态度,从书上学到什么,用来装点自己,以便人家谈闲天的时候可以应付,不致受人家讥笑,认为一窍不通。

    @郁达夫:怎样读书?

    1933年,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应浙江图书馆之邀,作了一次题为“怎样读书”的演讲报告会。这时的郁达夫已是著名作家,会场里座无虚席。他深入浅出地讲了三个问题:

    1、为什么读书?他说,有的人为做官而读书,有的人为读书而读书,有的人为做人而读书。他主张应为做人而读书。

    2、读什么书?他认为,读书应随各人的性格,个人的学业程度,加以师长的指导,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书。

    3、怎样读书?他指出,有的书应当细读,务必求其消化;有的书要部分读,择其要者而读之;有的书可囫囵吞枣地读,知其大意即可;还有的书则可以请人代读。说到“请人代读”时,会场顿时引起哄堂大笑。在笑声中,郁达夫风趣地说,我们当然无权叫人替我们代读图书,但是可以通过文摘、提要来节省时间。比如,一部《二十四史》,人们往往不知从何读起,但先读《二十四史札记》,就易得头绪。

    郁达夫的读书经验似乎更为言简意明,自成系统,雅俗共赏,便于接受。首先是为什么读书,目的明确。他主张为做人读书,显然对长期占主流地位的“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持批判态度。其次是读什么书,内容明确。再者是怎样读书,方法明确。无论专家学者,还是平民百姓,对这些经验学了便能用。

    @许地山:为学的三条路径

    一是深思,二是多闻,三是能干。第一途是做成思想家的路向;第二是学者;第三是事业家。

    @梁实秋:读书乐

    人生苦短,而应读之书太多。人生到了一个境界,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不是为人,是为己,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吾故曰:读书乐。

    @冰心: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冯友兰:三类读书

    第一类是要精读的,第二类是可以泛读的,第三类是仅供翻阅的。

    所谓精读,是说要认真地读,扎扎实实地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所谓泛读,是说可以粗枝大叶地读,只要知道它大概说的是什么就行了。

    所谓翻阅,是说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不要一句话一句话地读,也不要一页一页地读。就像看报纸一样,随手一翻,看看大字标题,觉得有兴趣的地方就大略看看,没有兴趣的地方就随手翻过。听说在中国初有报纸的时候,有些人捧着报纸,就像念五经四书一样,一字一字地高声朗诵。照这个办法,一天的报纸,念一天也念不完。大多数的书,其实就像报纸上的新闻一样,有些可能轰动一时,但是昙花一现,不久就过去了。

    @朱光潜:好书不厌百回读

    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与其十部书都只能泛览一遍,不如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如果一个人有时间与精力允许他过享乐主义的生活,不把读当做工作而只当做消遣,这种蜜蜂采蜜式的读书法原亦未尝不可采用。但是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

    @曹聚仁:爱惜精神,莫读古书

    我读了三十年,实在没有什么经验可说。若非说不可,那只能这样:

    第一,时时怀疑古人和古书,

    第二,有胆量背叛自己的父师,

    第三,组织自我的思想系统。

    @华罗庚:读书要学会比较

    我们在读一本书时,还要把它和我们过去学到的知识去作比较,想一想这一本书给我添了些什么新的东西。每当看一本新书时,对自己原来已懂的部分,就可以比较快地看过去;要紧的,是对重点的钻研;对自己来说是新的东西用的力量也应当更大些。在看完一本书后,并不是说要把整本书都装进脑子里去,而仅仅是添上几点前所不知的新方法新内容。这样做印象反而深刻,记忆反而牢固。并且,学得愈多,懂得的东西愈多,知识基础愈厚,读书迸度也就可以大大加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近代名家谈读书摘录(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pr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