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东西,愈探索愈有趣。
原诗: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yuán)。生民如何?克禋(yīn)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chè)不副(pì),无菑(zāi)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zhi)之隘巷,牛羊腓(féi)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吁,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rèn)之荏菽,荏菽旆旆(pèi)。禾役穟穟(suì),麻麦幪幪(méng),瓜瓞唪唪(fěng)。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fú)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岫xiù)。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tái)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jù)维秠(pī),维穈(méi)维芑(qǐ)。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gèng)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yǎo),或簸或蹂(róu)。释之叟叟,烝(同"蒸")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dī)以軷(bá),载燔(fán)载烈,以兴嗣岁。
昂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生民》一诗,出自《诗经 大雅》,讲述的是周始祖后稷的事迹。实际上,这类周朝史诗在《诗经》中共有五首,另外两首是《公刘》、《緜》、《皇矣》、《大明》。就其诗歌性质而言,属于叙事诗,不同于抒情诗,此类诗歌解读可以发挥的地方较少,但是《生民》这篇,依旧有许多可以值得玩味揣思的地方。
周的先祖后稷是怎么诞生的呢?传说他的母亲姜嫄祷告神灵祈求生子,后来踩到了上帝的大拇指脚印,一阵灵光,姜嫄就这样怀孕了。十月怀胎以后,姜嫄只生下了一团肉球,被认为是不详之物,就把他扔了,扔了以后,怪事就发生了。扔在小巷,牛羊来喂养呵护,扔在树林子里,又被樵夫救起来;又扔到冰面上,大鸟飞来用翅膀保护他。等到大鸟飞走以后,肉球裂开,后稷就这样出生了。后稷出生以后显示了其在农业上的天赋,儿童时,就会种麻、菽,成人后,又会耕农,种植谷物,为民众效法;后来又创立祭享仪式,祈求神灵保佑,这一仪式也一直流传下来。
我们从后稷的事迹中看到一些许多有趣的东西。
其一,是后稷生下来的时候,其实是一团肉球,这一点在世界各地的始祖文化中都存在。《三五历纪》中说“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印度的太阳神苏利耶,刚生下时也是一团大肉球。肉球其实就是卵的意思,这种始祖文化,被称作“原始卵”。世界各地不约而同的将一些始祖演化成卵生,可见原始时期大家的思维基本相似。其实,后来的哪吒,同样受到了这点影响。
其二,再者我们看到,后稷是没有父亲的(一说其父为帝喾),只知道其母亲是姜嫄,因此后稷生活的时代,可能是母系氏族后期,依然是“知母不知父”的状况。但是我们看一看后来的周朝,君主都姓“姬”,有意思。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解释“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为姬。炎帝为姜。”我们从姓氏上可以看出,姬姓为父,姜姓为母,周代贵族其实是炎黄子孙的后代。这一点和现在的说法颇为契合。
其三,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中国人没有自己的民族史诗,他说“因为他们的观照方式基本是散文性的”。国内学术界其实是不承认这点的,他们拿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作为例证,这其实在刻意模糊中国这个概念,有心虚的嫌疑。如果把这点应用到汉族呢,倒也是可以说得通,因为汉族确实缺少那种长篇的民族史诗。稍微勉强一点的,恐怕只有《生民》之类的诗歌可以拿得出手了。
《生民》可以称的上是民族史诗的,因为篇幅长短不能成为衡量的标准。而且,《生民》确乎是关于汉民族,关于历史,且是用诗歌的方式表现的。实际上,《生民》最大的意义在于“史”,因为我们讲到现在很少是基于诗歌本身的。就起“史”的性质,我们可以从后世看到它的深远影响。
后稷出生的时候是一团肉球,这本身就具有神话色彩,总之,后稷作为周的始祖,其出生就带有光环效应的,“以赫厥灵”,是“上帝之子”。而早先,周不过是商域下的一方诸侯,周如此形容自己的始祖,实际上是在为自己的统治寻找合理性。这一点,就被后世历朝历代的史学家学会并充分运用,只要我们翻开史记,看看各朝代的帝王本纪,无一不渲染着神秘色彩,什么“红光满屋”“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什么的,其渊源大概是源于此吧。
这首诗引发争议的主要在文化人类学领域,且较艰涩,不容易被理解,因此少被人知道。实际上,有这样一种情况,后稷生活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男人开始掌握社会主导权,整个原始社会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而那些“知母不知父”的孩子,正像是财产一样,遭受到新一轮权力的分割,而后稷恰恰被分配给当时的当权者。
事实真相,恐怕仅此而已。
--END--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声明: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