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妈妈的这些年3

作者: hannah亦含 | 来源:发表于2024-02-19 17:13 被阅读0次

    名字

    壶老师给孩子起名叫易, 我很认可,这是个常见字,也好写,而且音上面也通俗,上口,意义上我个人接受其中两个含义:简单和改变。 我能想到的人生幸福就是简单快乐平淡,但我也感受到我自己很多不足,也希望自己孩子相较于我们有改变。至于他人解释的其他含义我不辩解。

    她12岁学英语,我也用心给她起了英语名字,Joy,一个是和她中文名字音上靠近,一个是我希望她是个快乐的人。她再大一点我告诉她很多人成年后都自选一名字。 她自选的英文名字和微信名字我都很喜欢。 通常来说我们就叫她的微信名字和衡阳当地对宝贝的口语称呼。

    去年看《曾国藩》,知道他在成年后也两次给自己改名,第一次叫涤生,第二次改为国藩。 我现在也认可成年人给自己改名这个行为了, 虽然我也不太喜欢我父母给我的名字, 但我一直也就是接受。 只不过我的人生一定要自己把握。

    我的关注点和花钱点

    毫无疑问每个成年人都生活在身边的一地鸡毛中,诗和远方也是重要的,就我个人来说,更看重真实的远方和实际技能,缺乏情趣, 是被工作榨干的人, 但也绝不愿意被一地鸡毛捆绑。 技术进步的物件上购入比较激进,虽说家里物质条件不算特别好,大件电器上都是选择最好和超前的, 比如说03年花了近万元买了摄像机。

    当然也是没有超出实际经济条件,缺钱我就挣外快,我自我定位就是凡事要靠自己努力的普通人。另外就是主观意识上的从长计议的选择。不为虚荣买单,只为发展买单,我自己有强烈的提升专业能力的意识。

    衣服和吃上可以简单,电子产品我力争买更先进的产品。 但手机之类的消费品,我要求一般, 我第一个苹果手机是苹果六,而且是在苹果7出来之后买的丐版机。

    小学学校

    主打是父母自己负责,只考虑孩子安全和快乐,所以完全没有考虑需要去更有名气的学校。当时我在郊区中学教书,单位在城郊结合的地方,同事中有人考虑了不放在农村小学读书,也有很多像我这样就近。 但我也受到一些同事的质疑:干什么不送去南华附小,或者其他城区小学?大家质疑我是因为我本身是南华子弟,而我个人的选择是因为对教育的了解,一个人的成长是四方教育的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自主学习共同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因为她的出生在城市双职工家庭,农村小学环境也可以让孩子有机会自然接触到农村孩子。这种接触并不是生活其中,而是旁观的角度,让她从小就知道世界的丰富性。

    父母工作中陪伴她长大

    我对我工作的要求是尽全力去做好,努力做到同级中第一。我个人的工作量是全校最重的,三个班还当班主任,有时候还跨年级,多数时间是教毕业班。其实我教初一班也辛苦, 我也喜欢教初一班,初三班通常是他人觉得没有希望的班, 放弃的班,时间短,内容多,教起来格外费力, 要让孩子们重拾信心和重新学习,也加上我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要求特别高, 那心力是很难说的。 也许有人嘲笑我想不开,在别人的孩子上花这么多精力,在学校又没得到利益。 好处通常没有我, 但班主任挑老师就都来找我。 我35岁之后除了工作,还挣外快,周末在培训学校上课,基本是周末两天每天六节课,工作日里两个晚上给朋友的孩子补习,两个晚上给电大的教学班上课。 几乎没有剩下的时间了,有的话我也是琢磨教学技巧和理念,写成文章,也能一路得奖并在核心刊物上公开发表。 毕竟自己的小家没有任何积累,壶老师来自农村,他还背负对他大家的责任,而我婆婆还要求用我们的力量和物质拉平和她穷的孩子家的生活水准。我工作以后一般不问父母要钱。当然实际上我父母在我成家后给了我很多很关键的资助。 靠一双手努力可以带来你想要的生活。孩子并不清楚太多因果,只是快乐成长,也有条件做她喜欢做的事情。

    她幼儿期在校园的环境里长大,校园是个相对封闭和安全的地方,家属区、教学楼、运动区和学生住宿区并存,玩耍和回家和找妈妈都很方便,我也很放心她在校园里的生活,我可以大致知道她是安全的,真有事一定会很快传到我耳中。巧的是她出生前后的校园里,同事们的小孩都是男孩,整天和男孩子们玩在一起,所以她男孩子性格强一些。喜欢攀爬和运动, 平衡感好。我记得一个家长和我说我孩子把夹子用绳子挂在手臂上, 说她孩子,男孩绝对不会做这样的女孩子气的事情。也许女孩天生就有一些女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我反而没有注意到性别上太多的差异, 环境因素让她选择更多,而不局限于性别。

    很明显她的养育过程中我们很放手, 基本上是野蛮生长,因为忙,但基本做到放在身边。一岁的时候她奶奶执意要带她去乡下, 我无法描述当时撕心裂肺的疼,我不愿意让她生活在农村那么差的条件和环境里, 而且奶奶本身不识字,也承担不起早育的任务, 特别是在1岁—3岁这个阶段。 所以一个月的极限里我们就去接回来了, 后来我父母让我堂妹过来看护外加幼儿园和两年学前班, 所以她六岁前,我们基本做到了让她任何时候都可以直接找到妈妈,我无论怎么忙还是做到了按时给饭菜,晚上和她聊天,听她说话,给她鼓掌。

    她小学毕业时候,岳云中学先考试,考试分数出来的时候我们就查到了她分数, 当天分数线还没定下来, 估计是分数线上下的情况, 壶老师觉得大失面子在电话里滔滔不绝责怪他女儿没有考到名列前茅。我默不作声第二天跑到南岳去看张榜, 结果发现其实整个孩子就读的小学里, 只有女儿和另外一个男孩考上了。 我高兴地告诉她已经考上了,妈妈好为你骄傲。后来孩子回来说她老师说全校就考上两人,她自己也高兴而且信心十足。 后来8中初中部-成章中学考试,孩子也考上了, 就高兴地去了成章中学。那时候没考上分数线是每差一分交1000元钱。

    回看我的养育的过程看重的点:快乐很重要,朋友很重要,旅行很重要。

    她自发的力量很强大,好胜心很强。上课时间很快乐,上课内容当堂都掌握,作业独立完成。小学阶段大考前我会事先检查一下她的语文是否存在问题,无非就是要求字都会写。我的感觉小学语文任务比数学重。现在这样每天家长检查作业不存在的,我也不敢指导孩子作业。 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对很多问题的说法都是不同的。当然我们俩也都没有时间去指导孩子。

    她的小学数学成绩好。 幸运的是她的两个数学老师都是顶尖高手。中学好的科目是生物和化学, 我可以感受到她特别主动去让这两科的老师注意到她, 也参加市级的学科比赛。反而她英语在初一初二都是一般。 并不是很差,但有点粗心, 外加高手太多,所以一直没有资格参加年级比赛, 更谈不上参加市级比赛。高中那是顶级高手了, 但她特别希望证明她是综合能力强。 她不愿意让人说她只有英语好, 所以选择分科的时候也是一百个拒绝学文科。更不要说专业学英语了。

    兴趣上其实是有特点的和潜力的,可惜当时的我们不在意,没有集中力量去发展她的兴趣。当时来说她自发的兴趣是唱歌,她老师也提议要训练,现在来看当时我们就是应付的态度, 找个老师学一下了解一下就行。

    比赛

    如果我是语文老师我可能会懂得去参加一些比如新概念作文赛之类的比赛,或者我有体育音乐上的兴趣,但偏偏我是英语老师,我自己工作需要看这个比赛,所以她是自然朝着这个比赛去准备了。 既然她有愿望,我们也就是支持的,也陪着她一路参加比赛,做她后援。所以说如果现在来选,就不仅仅受限于父母的工作,而是能全面的考虑孩子的特长,就孩子一生的收益点来选赛道。

    这个比赛本身提升了她学英语的积极性和标准,也带给她在群体面前的光环,她当时就读的学校里高手云集,学校里也有类似的英语比赛,她初三才有资格代表班级参赛,班级选拔到年级赛, 再到校级初赛和决赛,得了全校第一名,流畅英语➕优美嗓子全场都服的。高中不一样,初中生就是在现场听,最多礼貌鼓掌,而高中学生们会到有目的针对选手地到现场助威,选手们也各有特色,选手英语水准也差不多,所以比赛现场通常是拉锯赛一样激烈,伴着观赛同学的呼喊声和选手之间的精彩比拼。她在高中一进校就得了第三名,高二得过经过激烈的比赛第一名,所以她有自信去长沙参加了希望英语比赛,这个比赛训练了她主持、演讲和辩论能力, 甚至唱歌好听也给她加分。因为比赛分为很多轮,笔试、面试、市赛、省赛、全国赛, 几乎是每半个月就要去长沙比一次, 前后大约是三个月时间?我现在不记得了。 这样也让她有了自己走天下的习惯和交朋友的习惯。

    比如她高二时候给自己报名参加托福考试的美元是借一个岳阳比赛选手的, 因为我当时被封闭起来中考命题了。 而壶老师不知道怎么操作通过网络支付美元。她也曾和比赛选手一起去国外考SAT。她Sat2的分数我记得好高呀  满分2400,她应该是只在物理上被扣了20分,数学满分, 当然国内数学原本就厉害。但她放弃了申请。 她很坦然接受父母的钱不足以让她去国外读本科, 说妈妈我将来挣钱比你容易, 没关系的。

    当然这个比赛也看到父母的天花板。 第一, 我们认为比赛就是靠综合实力和运气, 所以在最初她去报名的时候就没有给出更好的训练方案和选择合作方,就是顺其自然的态度,没有告知学校也没有请老师帮忙,过程中她都是本色出演,激情参与。 赛前准备只是我们请人指导,我们的预期很模糊, 也没有具体的目标。能在长沙市赛里和高手过招就行,能见个世面就行,仅仅是一路惊喜地看着她不断晋级,对最后止步于省第六名也是接受和欣喜的。 对去参加全国赛的前三名中有的选手是服气, 有的选手是不屑。对参加省赛的有些能力强的选手比分落后也同情, 对自己的比赛结果是满足和欣喜和骄傲的。

    第二, 这种比赛是现场综合感觉比分, 不是具体分数考试也不是体育竞技比赛,说实在最后晋级到省总决赛的12名选手起码十个是水平相当的, 最终谁代表湖南省参赛是主办方考量选手能力和特色而决定的。我想说实际上参加这种比赛要匹配就是在临场语言能力和正视场合语言模式水平训练, 点到为止就行,不必过度。 但技能性的比赛带来的能力和技巧可以持续给孩子一生快乐。

    而且没有去参加全国赛不是孩子不行, 而是父母的综合能力不够, 是父母培养方式的不足。 而这种认知的不足在此后的很多年也是没有改变。也就是说,之后孩子的成长仅仅是孩子自己内驱力引导下的走投无路式的探究和摸索。 所以我再看她15岁到30岁博士毕业期间的路线, 我写了一篇反省的文章,《人生15年一个阶段, 你后悔了吗?》

    她上大学之后也自发地继续参加了这个比赛, 当她取得资格代表城市大学队参加省赛的时候,校方说她没有通过学校自行去参加市赛,这个时候我还是不开窍,仍然给不了更好的解决方案,仅仅是顺应校方陪同参赛和场外找指导这样, 而现在的我已经明了我当时的不足和做错的地方是什么了。 其实如果目标是全国赛的好名次, 那就去找全国赛级别的指导,按具体训练计划一步步实在训练。 后续孩子自己选了学校参加的国际生理大赛活动,也仅仅是提升专业水平和国际化链接的一种方式。 她选择的赛道变成了考名校名导申报国自然。这个过程中她自己为了目标做了很有效的尝试,所以成功达成了她的目标。 其他, 她说她别无选择, 都放弃了。

    其实我不自责, 因为在孩子培养上我当时的局限性在那里, 已经做到我当时能做到的最好, 反思是为了未来做得更好。

    再说我自己的不足。前两天看到之前的同题文, 看到写了我自己的不足, 现在的感觉更近一步了,所以有动力好好反省如下;

    1,个性中的不够专注。 这个是我对比壶老师和女儿得出的。 他们做事的时候都是全情投入,只专注做好手上的事情,只一心达成他们的目标。 而我关注点多,时常要回应各种他人的需求, 还心情时常变化,事情也随变化而停滞。

    2. 社会性常识不足, 时常会舍弃自己利益来换一个氛围平和。 这也和我对自己没有信心有关,和我眼界窄有关, 不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更美好更开阔的地方,在个性上缺乏果敢和勇气和自信。 没有勇气承担自己, 独立做自己。不苛责自己, 人都是这样从弱小走出来。

    3. 合作意识不强。 没有主动选择合作人群的意识,随遇而安,被动接受。没有筛选意识。

    4. 商业意识不足和没有运动习惯及不重视自我快乐能力。

    隔代教育要培养的人

    和前文里相同,后辈家庭的孩子,不光从家族里得到金钱,也要能有稳定互助的婚姻、充裕的家庭时间陪伴, 还包括祖辈、长辈的朋友亲戚间的持续往来和互相启发,让祖辈、父母及家族亲人的眼界、学识,以及核心的价值观、人生观在代际之间传承。 其实真正能传承下来的财富是好的认知、 才华、知识、经验、信仰和修养。 外加一点,个性的有目的的养成, 一个立体的人,有担当有勇气还冷静谨慎周全,还有讲情义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妈妈的这些年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huv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