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两个新变化
昨晚,一条消息跳出,去年刚开头条时回答的一个问题跳跃了出来“山西未来经济增长会集中到哪个城市呢?”我当时的答案居然有接近10万人的浏览量,也偶然收获了几十个赞。
看来还是有不少人关心关注着山西发展的,同时也再次引发我对这个资源型经济地区的宏观思考。
我观察到了山西发展的两个新变化,一是区域发展层面,省内已出现“多极争雄”态势,二是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地理空间,开始由“分散”向“园区集中”发展。
02“多极争雄”新格局
省内区域发展“多极争雄”的局面,之所以出现,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首先,国家层面的大区域发展规划,地处山西北部的大同、朔州与山西省会太原一起被确立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使得这两个北部城市在与北京、河北、内蒙古的区域合作中会近水楼台先得月受益良多,客观上大同的历史地位、时下曾任职于北京的副省级领导干部坐镇的人事安排,也会使得这种优势得到更好地发挥。
同时,地处山西南端的晋南晋东南地区也由于之前国家黄金三角区域、中原经济带规划,使得其与河南中原地带、陕西有了更多的合作可能。客观上曾任职于河南、陕西的干部在晋城等市出任主要领导、要害职位的人事安排,看来并非无的放矢,与北部地区的人事安排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促进跨省区域合作。
这一点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下的太原大都市区中也有体现。太原、榆次同城化概念提出以来(据说是九五期间就提出的,有考据喜好的可查询考证一番。),太原、晋中两地的领导干部就出现了不少轮岗现象,这些两地轮岗的领导干部,也许就是促进两城加速同城化发展的“催化剂”吧。但由于太榆同城化进度的一再迟缓(最近榆次的轻轨计划据说不合标准被叫停了),至今也仍未成为大家公认的、示范协调带动全省其他区域板块发展的改革创新高地。
近年来,山西明确提出三大发展目标中的“新高地”,讲得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是全省域的,而非省内的区域性安排。这两种提法要区分开来。
于是乎,山西省省内区域发展也就自然呈现出北部、中部、南部“三极争雄”的城市组团竞争格局。与之前煤炭黄金十年大家都埋头挖煤、搞资源型产业相比较,这无疑是注重发展非资源型经济以来的第一个新变化。
03经济发展空间由“分散”向“集中”转变
第二个新变化与启动于2016年12月的山西省开发区二次创新创业有关。
据报道截止2018年10月10日,山西省已有44个开发区。今年7月山西省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推进会明确,全省要实现“一县一个开发区”的总体布局,力争到2020年,全省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6%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0%以上。
开发区改革创新成为转移山西省经济发展空间重心的重大战略举措,以往分散式的经济发展地理空间格局正朝着园区集中的大方向转变。
04“多极争雄”的影响
1、加剧省内地市竞争。
这对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好事情,但得做好法治市场经济的配套,比如土地、知识产权等经济要素流转交易平台的建设。之所以强调土地、知识产权的法治市场机制建设,是因为土地流转事关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效率、农产品市场化、房价和小产权房与农民切身土地收益,而知识产权则事关工业和新兴产业勃兴发展,这都是“多极争雄”区域竞争发展格局中需要高度警惕和予以规范的。
从这个角度看,“多极争雄”加剧竞争的同时,也是有利于促进全省法治市场机制建设的。而这是山西发展中最需要补的短板。
2、促进山西“新高地”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激烈竞争下,各地是要大显身手的。
如果能够通过区域协作促进发展,相信他们是不会错过的。如此,北、中、南等多极区域势必会竭尽所能加强与毗邻省市的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等合作(有些合作是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安排)。
合作发展中,诸如“岸港网”“铁公基”等以往没考虑到、缺失的软硬件公共、准公共服务设施都会慢慢配齐,断头路也都会打通,行政效率效能等也会有内生动力驱动变革。
都如此,省级层面设立的“新高地”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各地就有了内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对省级层面的布局协调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
一个区域发展,有改革创新高地,就有参照系,高层宏观布局协调的压力就会小一些。如果没有或者正在形成中,尤其是遇到“多极争雄”的局面,这就对高层提出了高要求。
至少以往纯粹的行政命令型决策、政策是不适用于当前形势了,需要有原则方向把控精准、考核激励灵活实际、允许地方分散决策探索创新的新协调思维和办法,在维护区域集中领导统一权威的同时,允许地方结合实际走上特色发展之路。
之所以这么讲,是因为思维惯性太厉害了,厉害到影响你,你却不知道。这是我观察近年来新兴产业发展时的一丝体会。比如,滴滴网约车的前期资本烧钱式发展,是不是一种资本“粗放式发展”呢?看来,任何资源都存在粗放式发展的可能,煤炭、铁矿如此,资本也如此。而这与并非偶然。之前传统产业的粗放式发展思维惯性,是我能想到的一种合理化解释。
削弱粗放式发展思维的负面影响,对于转型,意义重大。解决好这个思维问题,省级层面的布局协调能力才会有新的更大发展。
05经济发展空间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的影响
1、标志着山西终于要告别得天独厚煤炭资源禀赋了。
这一点对山西意义独特。因为山西不少城市比如阳泉,就是依煤矿而建立起来的城市,山西很多煤矿工人长期在煤矿劳作。经济发展向园区集中,就意味着山西已经走在了不依靠煤炭吃饭的转型大道上,未来的山西人有了更多新的职业选择。
2、重塑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以往受GDP思维影响,为了吃饭,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被布局到了一些不该布局的地方比如水源地保护区域、沿河区域、人口密集城区等,企业分散发展,商贸物流便利化程度低、运营成本高,这些问题在企业退城入园、搬迁甚至淘汰后势必得到好的解决。经济发展、生态绿化、人居环境等将逐步迈入协调可持续发展阶段,告别以往牺牲生态环境、人民身体健康等谋求发展的阶段。
3、开发区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竞争的主平台、主战场。
招商引资、转型综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金融结合、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课题都将在开发区展开。各地市、各组团未来的经济竞争将主要集中于开发区,谁的开发区科技创新水平高、服务能力强、营商成本低,谁就能在年终考核中取得好成绩,并以GDP增长、财税收入增多、人民群众增收快和个人职务晋升等方式表现出来。这与以往的煤炭产量多寡、煤炭价格高低产生的影响已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开发区也有资源型产业经济的布局。
总体看,山西这一备受世人关注的资源型经济地区,其内部竞争机制、经济发展空间重心都已悄悄发生变化,为经济社会成功转型积聚一种有别于以往资源型经济的新的内生动力,实在值得庆幸。
庆幸之余,撰此文,以为记,为因GDP排名不断后移出现的悲观主义论调者植入一粒希望的种子。
(完结)
封面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