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修行中的“五毒心”

修行中的“五毒心”

作者: tang0808 | 来源:发表于2019-05-22 15:18 被阅读0次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肯定就不可能明心见性了。

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从而度过我们的一生。因为我们贪著五欲,所以心甘情愿被它束缚,成为它的奴隶,甚至心安理得地让它牵着鼻子走。我们除了晚上睡觉,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忙工作,忙于发财、享乐,同时又追求种种名誉、地位,有的还不择手段,不讲道德。到了某一段年龄又对色欲(淫欲)有种种的贪求,为了追求感观享乐,可以不讲家庭责任和社会道德。如果再广泛一点讲,修行过程中执著、沉迷于某一状态或境界也为贪。

就是生气的意思,生气有很多种类,比如人家骂我们,不能忍受,起嗔心,继而将矛盾升级。虽然有时我们表面上不声张,内心不舒服了也是一种嗔。嗔与贪刚好相反,贪是遇到快乐的境,我们拼命追求和贪恋;嗔是遇到不快乐、不喜欢的境,我们要抛弃它,但又丢不了,所以嗔。

痴也称之为愚痴,不明事理,是非不分,称为痴。不明事理就是对世间的因果道理不知不觉,比如人是怎样来的?死后怎样去?我们统统不理会,不以为然,甚至嘲弄他人对此有兴趣等都是痴。对于真理、自己与他人能修行解脱等不相信,感到好笑或无知,都是痴的表现。还有一种愚痴就是对是非不分明,人家跟我们讲对的,我们以为是错;人家跟我们讲错的,我们却以为讲对。总之,自以为是,过于执迷于自我的一切都为痴。

慢就是傲慢、我慢,自己内心高举,看不起别人,称为慢。比如做了官发了财后,就觉得了不起,到处向人炫耀、卖弄。或是有人养了一只漂亮的狗,觉得了不起,带着那只漂亮的狗招摇过市;或是向人炫耀自己的名、利、能力和财产等,都称为慢。有些人很有能力,地位、才华洋溢,高人一等,结果看轻别人也是慢。虚荣心强,爱攀比,当自己比别人差又不认输,却认为他人没什么了不起,这也是慢。凡有自我膨胀的都是慢,比如修行人中也有“慢”,以为自己已有证悟,有了一定的智慧神通,瞧不起别人等都是慢。

毫无道理和根据就怀疑、否定一切,自以为是、想当然地下结论,迷信自己的一切都为疑。从修行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一些情形:

a.身见:执著五蕴的身心里面有一个真我。日常生活中或打坐入静时非常在意自己的身心状况或反应,执著于觉受等等都是身见。

b.边见:执著于断、常二见即为边见。第一,认为“我”是永恒的,即是执著“常”;第二,认为人死后一了百了,什么都完了没有了,不顾精神传承,这就是执著“断”,这两种错误见解就是边见。另外,由于缺乏足够的智慧与觉悟,不能正确地洞悉一切事物的本质或义理,无法正确理解“万法唯识、缘起性空、妙有真空”等的道理,不是执著于空,就是执著于有,不是执著于“真”,便执著于“幻”等等都为边见。

c.邪见:各种不正确的导至恶业生起的思想念头等都叫邪见。比如“无毒不丈夫”就是邪见。

d.见取见:执著于只有自己的见解是对的,称为见取见。

e.戒禁取见:对于修言人而言,凡执著信持不正确的戒律,不能正确地看待戒律等都称为戒禁取见。现在尤其在家居士戒禁取见的问题比较突出,比如五戒中有一戒为“不饮酒”,此戒律设立的初衷,它是预防过量饮酒后乱性造诸恶业,而且经常饮酒会导致身心不清明妨碍我们开智慧。释迦牟尼时代设立此戒的本意是远离一切让我们迷失本性的麻醉品,反过来说,适量饮了酒不乱性,内心如如不动,并不妨碍身心的清明,这个戒也就失去了意义。正因为我们往往定慧力不够,才需要持戒。

真正有修为的心就像大海,虽然表面上波涛汹涌,但海的深处永远是平静的。我们要时时刻刻“观心” ,只要这颗贪、嗔、痴、慢、疑的心一起来就要把它息掉,慢慢的不停的这样练习,时间久了它就不起了,就会趋于平静。

相关文章

  • 修行中的“五毒心”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肯定就不可能明心见性了。 ...

  • 修行第一步

    修行须从戒五毒开始,五毒是贪、嗔、痴、慢、疑五种心;这五种心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需要蜕变...

  • 【缘悟】贪嗔痴慢疑

    五毒心: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是指贪、嗔、痴、慢、疑五种心,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

  • 『悦庭軒』悦来悦清透

    五毒心:佛教中所说的五毒心是指贪、嗔、痴、慢、疑五种心,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

  • 2019年断舍离复盘

    佛教中所说的五毒,是指贪、嗔、痴、慢、疑。这五种心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称为五毒。 其中贪嗔痴...

  • 记录生活

    破四相除五毒处处修行处处Ken

  • 还自己一个净土,内心芬芳四溢

    今日老师分享的是从六觉中克服五毒。五毒贪嗔痴慢疑,嗔恨心是最难克服的,唐僧师徒五人便代表这五毒,唐僧疑、悟空嗔、八...

  • 五钝/五利/五盖/五蕴

    五钝(五毒心) 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就不可能明心见性。 一、贪(财、色、名、食、睡) ...

  • 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肯定就不可能明心见性...

  •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修行人的本心本觉将会被遮蔽,肯定就不可能明心见性了。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修行中的“五毒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ku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