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岐伯说了,大凡针刺的准则,必须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把病情的前期和后期联系起来研究,然后恰当的运用逆治和从治的方法,灵活的处理治疗中的治标和治本的关系。(可现实生活中的西医有几个能做到这样)
那什么叫“逆治”和“从治”呢?
听岐伯说:
治反为递,治得为从①。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先寒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病而后生寒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病者治其本,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病而后泄者治其本,先泄而后生他病者治其本。必且调之,乃治其他病。先病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先中满而后烦心者治其本。人有客气②、有同气③。大小不利治其标,大小利治其本。病发而有余④,本而标之,先治其本,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后治其本。谨察间⑤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⑥,甚者独行⑦,先小大不利而后生病者治其本。
①治反为逆,治得为从:逆其病情治疗为逆治,的病情治疗为从治。
②逆:指气血不和。
③客气:指邪气。
④同气:指正气。
⑤有余:指邪气有余。
⑥间:病轻浅而缓解。
⑦并行:标本同治。
⑧独行:单独用治标或治本的治疗方法。
迎着病邪而泻的方法就是“逆治”,顺应经气而补的方法是“从治”。先患某病而后发生气血逆乱的,先治他的本病;先气血逆乱而后生病的,也应先治他的本病;先感受寒邪而后生病的先治他的本病;先有病而后感受寒邪的,也应先治他的本病;先患热病而后生病的先治他的本病,先患热病而后生中满腹胀的,先治他的标病,先有某病而后发生泄泻的,先治他的本病;先有泄泻而后发生其他疾病的,先治他的本病。必须先把泄泻调制好,然后再治别的病。先患某病而后发生中满腹胀的,先治他的标病。先患中满腹胀而后出现烦心不舒症状的,先治他的本病。人体在发生疾病的过程中,有邪气和正气的相互作用,凡是出现了大小便不利的,先通利大小便,以致其标病。大小便通利的则先治其本病。疾病发作表现为有余的实证,就用“本而标之”的治法,即先祛邪以治其本,而后调理气血,恢复生理功能以治其标病。疾病发作表现为正气不足的虚症,就用“标而本之”的活法,即先固护正气防止虚脱以治其标,而后祛除邪气以治其本。总之,必须谨慎的观察疾病的轻重深浅以及缓解期与发作期中标本缓急的不同,根据病情用心治疗,调理病轻或处于缓解期的,可以标本同治病重或处于发作期的,应当采用专一的治本或治标的方法。另外,如果先有大小便不利,而后发生其他疾病的,应当先治其本病。
岐伯说的道理我都懂,但要全记住还需下功夫读,用心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