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哲思
教育是科学,不能仅凭经验

教育是科学,不能仅凭经验

作者: 爱丽丽1946 | 来源:发表于2020-09-27 22:47 被阅读0次

读之前所看的一本书有感。

想到要看到感受到孩子的世界,我们就必须忘掉自己是谁。

  你在生活中和孩子们相处的不错,自认为能很好的和他们打好关系,自己的经验也与在教育学课堂上学习的一些原理不谋而合。于是乎你飘飘然,认为自己就具备了当一名好的教育者的能力。

你的课堂中偶尔会出现孩子们做沉思状,自己心里就想:莫不是自己的教导给了他们启发。于是乎内心小喜,讲课的眼睛越发的明亮。

你在家里和弟弟妹妹打打闹闹,谈天说地,自认为能够走进他们的内心,于是乎聊天话题越发变得漫无边际……

生活中的许多情景在自己的“畅想”中变得是那么的理想化。你可能经历过上面情形的描述,也可能正在经历,或许以后会经历。在发生这种场景的情况下,如果你有读过兰海的《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相信你会静下来思考:我真的懂他们吗?真的有走进他们内心吗?真的有做好一个教育者的角色吗?

《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这本书是以小说的形式,记录了兰海在做心理咨询工作和通识教育工作时发生的案例。这些案例或是孩子早恋影响学习,或是混血儿不能融入新环境,亦或是全职妈妈过于爱孩子,兰海站在一个专业者的角度,审视案例中主人公的问题,并且可以通过咨讯和观察正确推测产生这些问题的背后的原因。有的案例看似是子女出现了问题,实则是家长需要认识自己的错误。对于这些,兰海都能一一诊断出案例发生的原因,并能进行科学的疏导以解决问题。兰海这么厉害,那么她究竟是谁呢?

作者兰海毕业于慕尼黑大学教育心理学系,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扎实。她出任过《超级育儿师》节目中的育儿师(中国有《超级育儿师》,外国有《超级奶妈》),也由于她本人自己创办了上濒教育机构,兰海有非常丰富的育儿经验。兰海说:“教育是一门科学,不能仅凭经验。父母前进一小步,孩子前进一大步。”在本书介绍的案例中,也深入的体现了她的观点。

兰海认为,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点是父母要“忍”。在孩子们面前,成人适当示弱,放手让孩子去经历成长的过程。这个“忍”是指父母能够忍受孩子做的效果不如自己,但是是他们自己做的。很多情况下父母都是帮孩子打理好一切,只为让孩子专注学习。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培养的孩子就是只会读书的人吗?不,孩子还应是会生活,能适应社会的人,所以,他们在生活中应尽可能多的得到生活方面的锻炼的机会。

“孩子,你不是要听我的,而是要听取正确的做法和建议。”这是截取的兰海与孩子对话的一句,也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其中之一。书中有太多与孩子、孩子父母对话的方法。比如说孩子在发生了一件事情后尽管谈话者已经了解了事情经过,谈话者也要主动要求孩子讲述一遍事情经过。这是信任孩子的表现。

书中也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点: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需要正视3种需要:父母的需要,孩子的需要,孩子成长的需要。其中,孩子成长的需要是在首位的。比如说,家长溺爱孩子,什么都依着孩子,其在温室环境下就不能得到很好地成长。这里的父母就是没有把孩子成长的需要放在首位,而是只看到了孩子的需要。这是不正确的。正确理解3种需要的关系,可以帮助父母理性对待孩子。它就像一种方法论,给父母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整本书看下来,你除了会赞叹兰海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方法外,你可能会对这位教育者动容。她是爱教育的,她也爱孩子。她有野心,她开设通识课,也带着孩子去农村与留守儿童一起生活,也举办国际营……她就是想培养出外国人了解了会竖起大拇指的中国孩子。后来,付出有了回报,上濒的孩子绽放出了奇特的光芒。有的孩子问题得到解决,孩子们的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也交聚发散光彩,德国的教授也毫不吝啬对孩子们的赞赏。兰海,这位会发脾气但又关心孩子的教育者,内心也是欣慰的吧。

在学习这本书里的教育方法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了作者对于教育的初心。“任何事物都有生命,关键是如何唤起它的灵性。”兰海做到了唤起教育的灵性,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最后,想借书中的一句话送给你们:想到要看到感受到孩子的世界,我们就必须忘掉自己是谁,而用孩子的思想去体会孩子在想什么。孩子像水,放在不同的瓶子里就会形成不同的形状。对待孩子有同理心,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世界,对他们加以正确的引导,相信我们能够读懂孩子,助力孩子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是科学,不能仅凭经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irr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