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2691888/ee357c78962179df.jpg)
山上一声呐喊后,并不见一兵一卒下山,只见一匹鹤顶白龙驹蹿起,马背上坐一员白袍半,遍体银装,白盔白甲,手抱一条丈二鼠白烂银枪,单枪匹马扫下山来。
嘴里喊道:“忆昔战长坂,威风尚未减。赵云来也!”
曹操一面带着文武跑,一面回头对山上看,果然见赵子龙跃马横枪冲下来。心想,幸得我逃得快,否则定遭生擒活捉。
赵云冲到山下,在路中间一拦,喝道:“曹兵听着,投降者免死!”
哪个愿死呢?这些被赵云用长枪当路拦住的曹兵,见前面丞相和众文武都逃了过去,还有五万左右的弟兄也幸免得脱。这里近四十万军队到了这个时候,谁敢不降。大将见他都闻风逃循,何况这些小兵!
这班弟兄跟着曹操败到这里,个个担惊受怕,人人怨天恨地,肚皮都饿得蛔虫在啄板油了。不要说赵子龙亲自亲自杀来,即使本领差一点的大将,或者来几千小喽罗,他们也打不动了,只得弃械投降。
他们想,第一,投降可免死,不必再跟着老贼东窜西逃,至少命可以保存下来。第二,听说皇叔待人宽厚,一日三餐温饱不成问题。所以,从前到后,都放下了武器。
就连那些在最后面的曹兵,根本没听到赵子龙的叫声,更没有看到赵子龙从哪里杀来,听得前面传话说遇到赵云,降者免死,一个个都把刀枪丢在地上,乖乖地跪在地上,口称:“愿降哎!愿降啊!……”真是兵败如山倒。
赵云望着脚直数十万降兵,心想,任何事情都是此一时,彼一时。当初在新野、樊城时,皇叔手下只有九百五十个兵,要想招募兵丁凑满千数,可竟然一个都没有招到。我同样是一个赵子龙,今天长枪一荡,毫不费力,轻易得到降兵几十万。往日里要想拉起一支万把人的队伍是何等艰难啊!
子龙立即传令:“愿降者与我登山。”
“是啊!”
成群结队的曹兵黑压压一片向山上爬去。子龙到山上下马,刘家兵为他放着一只座位,将长枪一插,再把龙马拴在枪杆上。赵云坐定,命手下发放粮食,每个曹兵半升,总共二千石米。
现在刘备已是个腰缠万贯的暴发户了,这二千石米简直算不了什么。他们早已按照军师的吩咐,把大米带来了,用来犒赏这些降兵的。
老实说,毛仁、苟璋从聚铁山一下子夺到了一百七十万石,现在被降兵吃去二千石,只能算牯牛身上拔了根毛。
曹兵饿了两天,饥肠辘辘,早已耐不住了,现在立即埋锅造饭,又不必匆匆忙忙赶路,从此一劳永逸了。跟了老贼逃命,不知要到何时何日才能过上安稳太平的日子。真是不见高山,怎显平地!
那末,每人半升米怎么吃得饱呢?是不能完全撑足肚子。但这里也有个道理。因为他们仓促逃命,无暇顾及吃饭,已经两天水米不沾唇了。第一顿吃,绝对不能吃得过饱,太饱了,肠胃很容易出毛病。
诸葛亮这样想,降兵经过训练,就是刘家的军队了。既然是自己的军队,就要尽量使他们有一个健壮的身体。这是孔明的高瞻远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