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简书精品美文集萃教育
我愿意做那个不太像老师的老师

我愿意做那个不太像老师的老师

作者: 周万亮 | 来源:发表于2017-11-02 19:05 被阅读130次

    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篇英语课文,老师在讲台上做实验,把中指伸到杯子里,蘸了一点液体,尝了一下,做出愉悦的表情,然后要求学生品尝并辨别液体,结果所有的学生都品尝了,味道很差。

    其实老师舔的是食指。

    这篇课文对我印象特别深,你可以想象一下老师的滑稽动作甚至表情,你也可以想象一下老师发现学生上当之后的心理活动,岂不是很有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获得知识当然需要身体力行的实践,更需要注意观察,“格物致知”。如果上了一当,估计这辈子都会永远记得这个教训,这比空洞的说教深刻得多。

    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太多的是说教,扮演的是比较正统的老师的角色,而真正的好老师可能是你在抽取教学内容之外还能给学生留下什么东西。可是今天的教育体制,衡量老师的标准只看成绩,还要在学生犯错之后把老师的惩罚之手绑起来,把老师的个性磨圆了,只强调学生个性,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诺贝尔奖绕着中国走了,为什么北大、清华60年没有为国家贡献大师了,这也就是死教书和活教育的区别。能够考入北大、清华的都是顶尖高手,但进去之后发现,那只是教育加工厂,大部分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毕业之后,“泯然众人矣”,稍微有点追求的,开始疯狂考研、出国,毕业后服务于欧美机构,同中国展开竞争,沦为“汉奸”(郑强教授语)。

    易中天说过:“今日之中国,学校是工厂,院系是库房,班级是车间,学生则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齿轮和螺丝钉,只不过有的镀金,有的镀铜,有的压塑料膜,但指导思想和生产模式则是一样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标准是‘成王败寇’,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还美其名曰‘压力即动力’!”

    你看,多吓人,难道不是吗?多少精英就这样被害了。

    我经常对学生说,当你改变不了这个世界,就要学会改变自己。我也想改变教育方式方法,虽然无能为力,但我尽己所能,坚持自己的风格,尽量在教学之外能给学生留下点什么。

    多年以来,我们的老师为了参加讲课比赛,把一节课打造的千锤百炼,有没有教学效果不说,反正给学生流下了很不好的印象,学生只是工具而已。

    后来看到于永正老师的一句话:做不太像老师的老师,上不太像课的课,这是好老师的秘诀,我一下子被击中了,好像很多时候我就是这么做的,现在看来是对的。老师就是要有童心、率真、纯真,以及近乎孩子般的天真,还要放下老师的“架子”、放下所谓师道尊严,别端着,有时候还耍点个性,当然别板着张臭脸,师生都轻松愉快,何乐而不为?

    自古以来,“教馆本来是下流”,文革沦为“臭老九”,地位不高,没有尊严,收入不丰,却特别崇尚斯文。古代上学要拜祭孔圣人,这是对于教育的极大尊重,学生也觉得神圣,现在被当作是封建迷信删除了,当然同时对教育的尊重也就随风而去了。

    据说,教师是天底下最伟大的职业,是春蚕,是蜡烛,是园丁,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真的那么伟大?我怎么没觉得呢?我倒是觉得走进学校,个个面黄肌瘦、秃顶无神。太多的老师以校为家,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累,他们的生活单调,缺少了和谐、欢愉。

    有人说,教育和文化氛围最好的是民国时期,学界有国际一流学术成果,社会有言论自由,教师能教出好人才。现在说大师,都是那个时代出来的。我们(包括台湾)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基本都是那时候培养出来的。

    那时候的北大教授个个有棱角、有个性、有成就,收入很高,可以心无旁骛,专心学术。民国办教育的很多做法都值得今天借鉴和学习。以收入为例,毛泽东在北大当图书佐理员,月薪不过8大洋,胡适却高达240块大洋,鲁迅每月300大洋,陈独秀为400块大洋,当时普通警察一个月2块大洋,县长一个月20块大洋,而国小老师一个月可以拿到40块银洋,民国时期小学教师的待遇都要远远超过县长。民国时期对教师待遇的重视和投入让今人望尘莫及,汗颜不已。陈独秀的月薪能在北京买两套房子,租一间房子只需要一元。再看今天,可能吗?那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大学教授们的工资水平远高于社会的平均工资,过着非常优越的物质生活。而这些教授们的职位通常又很稳当,堪称是金饭碗。所以,他们的幸福生活常常让后人感叹不已。北洋政府的那些军阀们,虽然外表看起来颇为粗野鲁莽,彼此之间总是打来杀去的,但对知识分子倒是十分的客气。哪怕在财政上捉襟见肘,也从来不曾亏欠这些专家学者们的薪水。就算是鲁迅这样总喜欢与执政当局闹别扭的刺头儿,教育部门也不曾扣了他的每月300银元高薪。而这收入,绝对让你“不用扬鞭自奋蹄”,专心教研,专心学术。

    有时候,收入决定地位,不是吗?你让老师顶着那么多光环,干得像驴,还期望他们把草培养成为大树,就有些过分了。我每天早上六点半到校,晚上经常十一点以后回家,还隔三差五、半夜三更被学生生病的电话惊醒去陪床,每天在学校十三四个小时,却要拿八小时的工资,换作是你,心里平衡吗?就今天的收入、地位,怎么吸收顶尖人才加入教师队伍?怎么让他们潜心教书?难啊!

    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什么关键时间、节日,都要进行历史科普,我觉得那是我的本职,讲鸦片战争,我就弄几个大烟壳,让学生传看、触摸、甚至可以掰碎品尝,然后非常客观的分析大烟壳所含的微量毒性以及鸦片烟吸食过量对人身体造成的伤害。比如每年的7·1、8·1、9·3、9·18、10·1、12·9、12·12、12·13等等,特别是9·3、9·18、12·13等日子,我都一定要给学生讲中日之间的恩怨历史,一定要告诉学生如何正确爱国而不是愤青,然后把我的《又到9·18,日本凭什么敢叫板中国》给学生看看,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一定很好。

    历史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中国这个泱泱大国被一个个小小的岛国肆意屠杀凌辱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要想强大,就要团结,努力拼搏,在经济和军事上据先进地位,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和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话语,都表明了中国民众对民族兴旺的追求。中国的新一代,将担负起随时准备迎击侵略的神圣使命,我们决不能再受它国的欺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但是,经济奔小康的今天,太多的学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嘲笑雷锋、嘲笑爱国者,崇拜权势和金钱,鄙夷理想和志气。这就给教育一个新的课题,教育的本职不仅仅是谋生,而是唤起兴趣,鼓舞精神。

    其实,绝大多数教师都是慢慢沦为教书匠的,只是把教书作为谋生手段,谈不上热爱,所以别再给他们戴上那么多高帽,也别再赋予他们那么多使命。我算是众多中的另类,所以有人担心我的方法会把孩子教坏了。好,还是坏,还是由学生评判吧!毕竟学生很喜欢我,说不定我的方法以后会引领主流也未可知,但今天不行,连非主流都不是!

    可我仍然愿意做那个不太像老师的老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愿意做那个不太像老师的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jea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