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备注:唐代三大诗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位诗人的合称,其中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被称为"诗魔"。)。他生于唐代宗李豫大历七年,是位很了不起的诗人,大家都知道他写的一首诗名叫《长恨歌》,可以说是千古流传,诗中虽然是描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实际上,在创作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爱情悲剧,《长恨歌》中的“恨”字可以概括,那么到底诗人白居易在“恨”什么?他心中的“恨”为何如此强烈,下面我想为大家述说一个关于白居易的爱情故事。
在白居易11岁那年,为了躲避家乡的战乱,随他的母亲将家迁到他父亲白季庚当官的地方叫徐州符离,也就是今天安徽宿县境内,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个比他小四岁的邻家女孩名叫湘灵,女孩聪明活泼,还通音律,唱歌也很好听,两个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了白居易19岁那年,湘灵15岁了,两个人情窦初开,开始恋爱了。白居易曾写过一首名叫《邻女》的诗,“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不难看出诗中赞美了湘灵的美丽和悦耳的嗓音,借以表达对过去的那段情的痴迷。
贞元十四年(“贞元”就是唐德宗李适kuo的年号),也就是公元798年,这一年白居易已经27岁了,为了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他江南的叔父家,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其中一首叫《长相思•汴水流》“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从作者的诗词中可以看到两个人经过8年的恋爱,感情非常深了,也考虑过结婚的问题,但是湘灵觉得自己的家庭高攀不起白居易,当时门户之见非常严重,封建社会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贞元十六初,29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回符离住了有十个月,白居易向他母亲提出要和湘灵结婚的要求,母亲拒绝了他的恳求,因为他母亲有“门户之见”,嫌弃湘灵她们家的条件配不上白居易。白居易非常无奈,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到了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白居易在长安做了“校书郎”,需要把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后再次恳求母亲同意他和湘灵的婚事,母亲再次反对,这个时候白居易33岁了,放在现代社会他已是大龄青年,古代的人十几岁就结婚了,足以看出他母亲是强烈反对这门亲事。在搬家离开符离的时候不让他俩相见,而且在此后将近8年时间里不准他们俩见面,在家里连提起湘灵都是不允许的,从这我们可以出来,白居易是封建社会婚姻观念的牺牲品,那么白居易为何不带着湘灵私奔,天天作诗有什么用呢?而白居易却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惩罚他的母亲,就是不结婚,坚决做“单身狗”,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寄远》。直到他37岁的时候他才结婚了,是因为他的母亲以死相逼,他母亲说:“你这个不孝子如果不结婚,我就死在你面前。”不得已他和他的同事杨汝士的妹妹结婚了。我们不难发现白居易是在他母亲逼迫的情况下和一个他不喜欢的人结婚的,他的心里始终还是想着湘灵,因为直到元和七年还在写思念湘灵的诗,比如《夜雨》、《感镜》等。
元和十年六月(“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白居易因为得罪了宦官集团被贬到江州任司马,在江州他写了著名的一首诗叫《琵琶行》,其中两句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在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和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这个时候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40岁了,但她还没结婚。
(一)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蛾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二)
久别偶相逢,俱疑是梦中。
即今欢乐事,放盏又成空。
我们看到第一句“我梳白发添新恨”,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所以说白居易亲身经历的这段悲剧般的爱情为写《长恨歌》打下了基础。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的旧村,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离开的句号。最后我以《长恨歌》最后四句结尾“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写《长恨歌》的背后有一个爱情故事》尹和军作于2018年01月27日 张家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