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从每个家庭中成长起来!每个孩子都是整个家庭氛围,素养,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家庭中成员每个人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重大的,特别是与孩子直接接触的父母,孩子在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最重视的是爸爸妈妈对他评价,父母的行为和做事的方法,思维习惯,直接就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孩子会模仿他们,成为我们的样子。
大家都在说孩子会活出你所认为的样子,那你所认为的样子是什么样子?就是你嘴里每天叨叨的样子,你真懒,你真没出息,你为什么不努力学习?你真是个笨蛋,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说这些话的时候是希望他做得更好,但我们每天重复的这些话,在暗示他,我怎么总是这个样子,所以他就变成了我们认为的样子!
一个既懒惰又不努力的样子!
在学校孩子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同学们的赏识。
在家庭中孩子同样希望得到权威者父母的赞赏,他需要支持者,他需要爱的力量,并不是司令官的命令和目标达成。
家是港湾,家是可以吐露心声的地方,是可以依靠的地方,让孩子回到家的时候,我们应该给他一个拥抱,然后告诉他今天辛苦了,也终于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回到家里,你可以放下心里的负担,好好的享受一下生活,我们和孩子应该是朋友,我们不是司令,他们也不是士兵,我们要用行为告诉他,我们是他最大的依靠,让他明白,家是他永远的港湾。

一个有德性的人,肯定是在一个家庭氛围和睦友好,有爱心平等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为,有德行的人必然注重关心别人的感受,提升自我的知识及技能,如果在一个专制的家庭中,一言堂的家庭中,孩子永远只能作为一个命令的执行者他,不会去思考别人的感受,因为他们家的司令官就是这样做事的,所以它只会执行命令和服从。
对于他人的利益或者对于他人的感受来说,或许,早都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不仅藐视他人,而且还会漠视自己。
德者,心律也,内心里有一个规则,知道事物的好坏,该做不该做,
在这里可以遵循六字原则,
不妨碍,不伤害!
首先我们做到做任何事情,不能妨碍别人,更不能伤害别人的原则,从做事最开始,都是考虑到外围环境和对别人的影响,这样慢慢的生活实践中,你会发现孩子更多的是关注你的感受,别人的感受,最后才是自己的感受,这样他会从别人的身上学到优秀的东西,而且不断的成长自己,这或许都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当然作为父母的我们在生活中也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说话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让孩子看到,其实处理问题还有更好的方法。
孩子是在我们的耳目中成长的,我们拥有一颗爱心去处理问题,做到不妨碍不伤害。
那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可以做到呢?
大家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我们做事是一个有爱心有原则,有规矩的人,我想我们的孩子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在品质上他肯定也是优秀的。
一个有内在自律的人,他的性格必然是良好的,他应该看起来是温文尔雅,有气质,有素养,这一切都是在长期的环境熏陶和自我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在家庭中,每个父母都应该注重自己的文化素养以及自律行为,应该有最起码的公德和为这个社会作出贡献的心,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看到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我们如果一直以自我为中心,那我们的孩子必然也是以自我为中心,他和我们一样总是先考虑自己的感受,考虑自己的利益,享受自己的权利,却忘记了他该承担的义务。
作为一个学生写作业应该是他必备的技能,也是必须完成的事情,而当写作业成为我们父母的负担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深思一下,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是我们急功近利还是孩子不够用心呢?
有爱心的孩子看到父母为自己写作业着急上火,我想他心里会惭愧的,他也会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他也明白作业是作为他学生的,必须完成的东西,他也不会让我去操心,如果我们采用打压逼迫的方式,让他在写作业的时候,其实我们所做的行为已经远离了教育的初衷,教育是让孩子学知识,更是让孩子热爱生活,如果我们在写作业这件事情采用的是暴力手段,让孩子对学习和写作业会产生厌恶情绪,让她会觉得这是件痛苦的事情的,更重要的是他会认为这是父母关心是完没完成作业,对我来说又有什么用呢?我没有写作业,你们着急上火,因为父母的过度关注,让孩子觉得写作业成为了一件外加的事情,是父母关心的事情,他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写作业是你们父母的事,慢慢的写作业成了你的负担,而不是他的负担,你们每一次一次的对抗,最后产生的结果是让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写作业,离学习的初衷越来越远,孩子将成为你心目中所谓的那个不爱学习的孩子。
家庭教育一直提倡平等尊重,当然在孩子写作业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多的应该静下心来和孩子坐在一起或者蹲下来,他目光平视来和他交流,询问他不想写作业的原因,他为什么不写作业更深刻的原因呢?
一个自律的孩子,他会自己想着完成作业,如果孩子已经有了这种想写作业的冲动和愿望的时候,作为我们的家长,应该是适可而止的引导他,帮助他,而不是呵斥他压着她,她已经有了写作业的欲望,我们更应该鼓励他,告诉他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你应该坚持做的更好,而不是明确的指定,作业今天必须完成,打击他的积极性。他马上表现出不愿意的时候,我们就要深思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是语气还是孩子作业量过大,所有的问题都应该在相互的商量和讨论中完成的,而不是作为父母权威一方的压制压迫,逼迫中结束。
当开始写作业这件事情成为我们最头痛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自己是哪里做的有问题?
对他来说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想任何一个孩子也不会回避,他之所以不爱写作业,不是因为他不爱写作业,而是因为在写作业的时候,外在的原因和环境让他厌恶那种事情。
良好的品质来源于生活的点滴积累,外围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一个良好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看到了别人身上的优点吸收的优点,他感受到了环境周围的和谐,他积极向上,相反孩子感受到的是黑暗是痛苦,是折麼。
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建立和品质内在的塑造是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和我们的家长应该在这个过程中,积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她在关键的时刻树立正确的观念和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当然作为父母也不应该过于操之过急,我们应该帮助他,一直鼓励他,和他一起在这条路上慢慢的向前走,而不是像将军一样对他说你应该怎么做,看到效果,或许他第1次第2次第三次就是没有做到足够好,但是一次一次的机会他会做得越来越好,总有一天它会实现我们的期望。
德是行的内化,行是德的外在
德行还想是个积累不断修正的过程,我们在看高僧他们在休息,修行修的是什么?修的是德行,用自己错误的地方,我们用大德高僧形容一个生人的伟大和他平时的高尚。
那我们在对孩子的时候是否也应该宽松一点,更多的关注他的进步,只有这样,他在成长的道路上才会走得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