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游戏力课程刚开始,我一本正经的拿出笔记本,心想我得多学点招数,也好好得把知识给记一记。
课程刚开始,一个🎈气球游戏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把我回童年,这一切毫无防备的发生了。我的身体细胞被激活,接下来的时间,我放下大脑的执着,全新投入一次愉快的玩耍中。
心想呐:
把手中的气球推给对方“小时候,我们每个人就是玩着长大的,现在反而变成了超不会玩的人,岁月这把刀到底对我们做了什么??!!”
我开始思考游戏对我们、对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它真的不仅仅是形式而且,这是一条秘密通道,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抵达我们自己以及孩子的心,这是对两天服务游戏力课的定格。
一开始,丁娟老师就说:我们今天是用一本正经的方式学习“不正经”。这个不正经我真的需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其实我特占便宜,因为可以假借陪孩子满足自己的童心未泯,为什么我需要游戏?孩子对游戏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游戏力课程学什么,意义是什么,很简单的三个,一点不复杂。但是要做到不容易,却也是各种学习中最简单的。“玩,我们天生就会,孩子更会!”
游戏力三角模型
1
联结
在孩子陷入情绪困境后,帮助他回复情绪,回到正常状态。这也是正面管教中提到的“纠正之前先联结”,孩子要感觉好才会做的好,其实我们也是一样,被强烈负面情绪包围的时候,理智是不工作的,生物本能占据核心,要让感觉好起来,状态正常,理智才会工作,一切才可以推进。
游戏真的就是,老少皆宜、大小通知、居家旅行必备之良品,回想我们小时候甚至成年了在娱乐节目中获得的各种愉悦感受,不都是经由一些游戏化的轻松体验,让感觉好起来的吗。
游戏让我们快速进入感觉好的轨道,让一切正常起来。这里必须再次推荐电影【头脑特工队】,一部值得所有人看的电影。
亲子优势观察营观影推荐
2
轻推
莫走极端,说的就是“轻推”这件事,正如“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有些父母面对孩子负面情绪这件事情会走两极。
当孩子哭的时候,走两个极端的父母是:
A、不让孩子哭
B、让孩子自己哭
不走极端的中间之道就是C选项“我坐在这,陪你流泪”。
如果是一个鼓励孩子迎接挑战的情况:
A、如果害怕你就不必做(不推)
B、你必须做,立刻马上自己做(强推)
不走极端的中间之道就是C选项是轻推,“我们一起试着做or尝试一个难度级别降低一点的”,在孩子的临界点之前做一个小助攻。
这样不仅接纳了孩子合理的情绪,也让孩子能够通过一次次的突破,获得自我价值感和成就感。游戏力就是一个让孩子甚至父母可以进入到这个中间地带的技巧。
课堂上还有一个特别特别有趣的例子,很适合低龄孩子,很多孩子不喜欢洗澡,有个妈妈就特逗,因为孩子很喜欢超级飞侠,所以妈妈就假装成超级飞侠,张开手臂,飞到孩子面前说:“你好,我是乐迪,请问是你们家需要送一个孩子到浴室吗?”然后孩子就非常开心的被“运”到了浴室。
3
向内看
一个有效的好游戏,是一个非常好的向内看的机会。
当孩子出现情绪时,也正是一个读懂孩子,走进孩子内心的机会。有很多想法孩子说不清,但是情绪就是一个信号,可以通过游戏的强度、时间、游戏中内容的变化,彼此的感受来感知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例如:一个在家表现很好,出去就变成暴力霸主的孩子,很可能是内在的自我掌控感在家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和满足,所以在外面当特定的约束解除的时候,他就想要获得自己缺失的部分。
这时候家里再继续“镇压”,有可能会把孩子引入更想夺权,又更加压抑的情况,或许是更加变本加厉的不听劝,或者是到了青春期可以对抗权威的时候就特别叛逆。
通过游戏让孩子赢,或者利用一定对抗性的游戏,让孩子获得价值感和掌控感,得到满足的孩子就不容易通过其他极端行为满足渴求。
游戏是通往孩子世界的一条捷径,愿我们都玩的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