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学科的应用
今天要做的综述题目是:传统音乐在音乐治疗学科的应用。这个主题很明显的跨界研究,也非常有趣味。目前研究类似主题的文章有不少,主要涉及到传统音乐学专业、中医学专业还有人类音乐学专业。在网上搜集的文献资料内容都涉猎广泛,不仅有定性分析、分类比较,更重要的是有实验经过,不管是谈话、问卷、还是观看影片抑或是使用生物反馈仪等方式,都与传统的音乐学专业论文有很大不同,值得我们借鉴。
通过搜索资料,关于该主题共有著作0部、硕博士论文7篇、期刊15篇、学术会议析出论文6篇。接下来我将选取个人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简要分析,后文附参考文献很多,已与正文字数并驾齐驱难免有水的嫌疑,这次就不一一列举了,见谅。
古琴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的高雅器乐,几千年来,一直被中国文人雅士视为完美人格的象征、修身养性甚至“心理抚慰”的重要工具。张晓琛的硕士论文《古琴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探究》通过古琴音乐治疗研究的理论基础、运用古琴音乐进行心理干预的探索、古琴音乐治疗的评价与反思,详细阐述了运用古琴音乐进行音乐治疗的探索过程。文中不仅结合音乐治疗原理与方法说明了古琴音乐进行音乐治疗的可操作原理,还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学文化角度分析了古琴的文化底蕴。通过心理干预实验探索分析的方式,在古琴作用于音乐治疗的发展沿革、实践路径和社会意义进行理性分析,将古琴音乐运用到音乐治疗中去,从而拓宽了古琴音乐研究视野。
王金芳的《羽调和徵调对恐惧和悲伤情绪减缓作用的研究》是其南京医科大学的硕士论文。该文以医学专业的视角,为验证中国传统五音疗法中羽调音乐和徵调音乐与恐惧和悲伤情绪关系原理,进行实验信息采集和相关数据分析。该研究在南京某高校招募80名大学一、二年级被测试者,采用选取有代表性的且诱发效果较好的刺激源——影片片断,诱发出个体恐惧或悲伤情绪后,再听羽调音乐或徵调音乐是否对恐惧或悲伤情绪改善作用。与音乐专业论文有极大不同的是,该文以实验数据为依据,整个实验过程和数据采集都通过生物反馈仪完成。研究结果非常多,总结起来最重点的就是:听羽调音乐相比安静休息更能促进恐惧情绪的缓解,更能提升个体愉快和平静等情绪。听徵调音乐则相比安静休息缓解悲伤情绪体验的效果更好些。
除了以上两种研究角度之外,还有一种研究方式值得学习。以吴珀元的《声音与医疗》为例,该文试图对声音与医疗的关系进行初步解析,首先,在理论的梳理分析部分中,研究者从探讨疾病与文化的关系开始,说明与此领域相关的学科——医疗人类学,如何在医疗与文化间进行探索。而民族音乐学领域所新兴的分支“医疗民族音乐学”则是重中之重。随后,在个案分析部份中,作者以云南西双版纳俸族传统疗法“口功”、蒙古萨满医疗仪式还有广州祈福医院声波治疗康乐班为三个个案进行深入探究。这个论文的创新点在于,笔者除了完整呈现它们的医疗行为之外,还深入探讨每个个案的传统医疗观与疾病观、历史文化的变化、以及该医疗行为在当地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其实这并不单纯的是传统音乐与音乐治疗的跨界研究,而是一种涉及到多种研究边缘、偏侧人类学的全新探索。
[1]吴珀元. 声音与医疗[D].上海音乐学院,2016.
[2]张晓琛. 古琴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探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3]王金芳. 羽调和徵调对恐惧和悲伤情绪减缓作用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