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章句》光剑续编

作者: 光剑书架上的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3-24 00:19 被阅读40次
    大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讲“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而是讲治国安邦的“大学”。小学即:“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大学”是大人之学,古人十五岁入学,学习伦理、政治和哲学等“穷理正心,修礼治人”的学问,实则是学习如何参与国家政治。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寄托了古人内圣外王的理想。

    文中所引的康诰、帝典和大甲等文中的内容基本非用其本意,而是敷衍铺展而来。

    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大(他達切)也。凡大之屬皆从大。
    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莊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謂大。【則陽篇】天地者,形之大。隂陽者,氣之大。

    金文 金文大篆 小篆 学 隶书

    【說文】覺悟也,本作斆,篆作學。【增韻】受敎傳業曰學。【詩·周頌】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書·說命】王人求多聞,時惟建事。學于古訓,乃有獲。【禮·學記】君子之於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

    盖自天降生民,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

    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
    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闲,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

    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余裔,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着大学之明法,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义,以发其意。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

    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闲。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覆沈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

    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次其简编,发其归趣,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粲然复明于世。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顾其为书犹颇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辑之,闲亦窃附己意,补其阙略,以俟后之君子。极知僭踰,无所逃罪,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云。

    经一章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又【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又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道德经】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正韻】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純懿之稱也。【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詩·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書·臯陶謨】九德,寬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而廉,剛而塞,彊而義。又【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周禮·地官】六德:知、仁、聖、義、中、和。  又【玉篇】德,惠也。【書·盤庚】施實德于民。【詩·小雅】旣飽以德。  又善敎也。【禮·月令】孟春之月,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註】德謂善敎。  又感恩曰德。【左傳·成三年】王曰:然則德我乎。【疏】德加於彼,彼荷其恩,故謂荷恩爲德。【後漢·樊曄傳】光武微時,曄餽餌一笥,帝德之不忘。  又【韻會】四時旺氣也。【禮·月令】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又【諡法】綏柔士民,諫爭不威,執義揚善,曰德。  又【說文】升也。  又【玉篇】福也。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光剑:简单讲,做人,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美好,善良;并能身体力行,发扬光大之。(明明德)

    亲民,新民也。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說文】吉也。【玉篇】大也。【廣韻】良也,佳也。【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  
    又【詩·鄘風】女子善懷。【箋】善,猶多也。【禮·文王世子】嘗饌善,則世子亦能食。【註】善謂多于前。  
    又【禮·曲禮·入國不馳註】馳善躙人也。【疏】善猶好也,車馳則好行刺人也。  
    又【禮·王制註】善士謂命士也。  
    又【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疏】善猶解也。  
    又【禮·少儀】問道藝,曰:子習于某乎,子善于某乎。【疏】道難,故稱習。藝易,故稱善。

    译文

    学完了大学,你要知道什么是美德,什么是美好,善良;要不断反思自己,荡涤灵魂,弃旧图新,不断提升自己的心志,修炼精神,以至极致的美和善的境界。(至大,大吉,至良,至佳)

    知道了要达到的境界,才能坚定志向,进而静心养性,进而心安,进而清晰思考,有所心得,领悟。万物有根本有枝末,凡事有始有终。晓得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阴阳互生,天干地支,生命诞生周期,春夏秋冬,乾坤震巽坎离艮兑,金木水火土 ......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正心;
    要正心,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
    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
    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
    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
    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
    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
    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真诚。诚心实意。行天地正气。好奇心是人类的天赋。一个有趣的灵魂,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的灵魂,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是值得每个人,甚至整个宇宙为之尊重的。聆听内心的声音,追随自己的灵魂。只有这样才是修身养性的第一步。(光剑)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这句话讲的真牛逼。光剑只能对古人先贤说,一个大大的“服”字!
    这里有着,人人生而平等的思想在这里,就是说,生而为人,都要修身。进而铺展开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每个人都要吃喝拉撒睡,都会生老病死。就算你再牛逼,再不可一世,你有本事上天哪,你有本事飞出地球,去太阳里面旅游哪。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其实,人类只不过是地球上亿万生命物种的一种罢了。放到整个宇宙之中,微不足道。实际上,是就算把全部人类都抛到大海里,也只是沧海几粟。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入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

    右传十章

    第一章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

    第二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

    第三章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右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

    第四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右传之四章。释本末。

    第五章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第六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

    第七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

    第八章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右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

    第九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

    第十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凡传十章:前四章统论纲领指趣,后六章细论条目功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第六章乃诚身之本,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光剑书架上的书: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真诚。诚心实意。行天地正气。好奇心是人类的天赋。一个有趣的灵魂,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的灵魂,一个善于思考的脑子,是值得每个人,甚至整个宇宙为之尊重的。聆听内心的声音,追随自己的灵魂。只有这样才是修身养性的第一步。(光剑)

      本文标题:《大学章句》光剑续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khx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