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剑拾字编》甲子篇: 天干地支

作者: 光剑书架上的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3-22 12:34 被阅读161次

    天干地支最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BC-2697)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当然,上面的说法,不可考,所以并不可信。但是,合理想象,又感觉似是非是。

    為什麼是十天干?
    為什麼是十二地支?

    光剑说: 天属阳,父也;地属阴,母也。天地交合,而生万物。天地乃万物之父母。

    天干

    天干最晚在夏朝已经开始,明显的证据是夏朝后期有帝王叫做孔甲、胤甲。但是正式将这十个符号命名为天干应该与地支有关:干为主干,支为分支,两个相对的命名应当是一起出现的。在商朝开始出现天干与地支配合用以纪日,使用干支纪年要更晚一些。

    根据事物十个状态排序以定

    关于天干何来说法众多,其中一种是古人根据事物十个状态排序以定的,视为循环。其中植物的生长就是一例︰按

    甲就是“铠甲”,指万物破壳,植物破土萌芽;

    乙就是“轧”,指万物初出地面,呈弯曲状;

    丙指就“炳”,指万物长势旺盛;

    丁就是“壮”,指万物的长势犹处于青春期,成长壮实;

    戊就是“茂”,指万物生长最茂盛的时期,是为最顶峰;

    己就是“起”,指植物开始屈曲其形;

    庚就是“更”,指植物枯萎衰亡,始入土中,与乙相反;

    辛就是“新”,指万物更新;

    壬就是“妊”,指阳气正潜地中,万物被养育;

    癸就是“揆”,指万物闭藏于土,万物萌芽。

    以人体部位计数、排序

    “天干”,普普通通而又奇奇怪怪的十个字,古人用以表示顺序,直到今天仍在使用。它从“甲”到“癸”,代表的是从“一”到“十”。为什么要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字代表“天干”呢?

    古人最早的造字方法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以象形字为主,这是常识。到了夏商时期,“天干”、“地支”这类的抽象概念也出现了,表述这些抽象概念再用单个汉字就很困难了。但困难难不住我们的前贤。古人表示“天干”这一概念,竟是用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字,用这十个字组成人体的图案(“天干图解”)。这也就是说,“天干”这个词语本身说的是“人”。古人的创造力竟是如此奇妙。

    人体

    (此图出处:http://www.china.com.cn/culture/txt/2009-03/11/content_17421686.htm)

    现代研究的结论之一是天干源于原始人类以人体部位计数、排序,下面列出《说文解字》中的释义:

    一曰人头宐为甲,甲象人头。

    乙承甲,象人颈。

    丙承乙,象人肩。

    丁承丙,象人心。

    戊承丁,象人肋。

    己承戊,象人腹。

    庚承己,象人斋。

    辛承庚,象人股。

    壬承辛,象人胫。

    癸承壬,象人足。

    早期汉字以象形字居多,颇类图形。古人选用十个“图形文字”重组“人体”这一极为复杂的“图形”,这样的创意实在高妙。

    古人创制“天干”之时,文字早已产生,他们要用“字形”组合“人形”,必然会考虑选哪些字用在这里最有表现力,最能表现人体的形象。这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情。于是我们看到,他们选用字形非常成功,所选各字与要表现的人体部位在形象上十分相近。于是就有了以下的巧妙关系——

    “甲”:此字字形圆圆方方,极象人的头颅。且上边出头代表头发,下边出头与颈相连。

    “乙”:笔画微曲而柔,且极简练,极象人的“脖颈”之形。若不选用此字,那么选哪个字能更好地表现人的这一部位,我看不好选了。

    “丙”:此字字形最能表现人的双肩至手腕这一部分。我的感觉是,造字之初好像就是要用它表现人的上半身似的,若把里边的“人”拉长就成了“天”字。请注意:“手”不在此,“手”在哪里下文自知。

    “丁”:用它表现“心口窝”,从古文、篆书字型来看十分形象。读者摸一下自己这一部位,便可知道这里是两胁与胸椎的结合部,保护着胸腔里面重要的脏器心肝肺等。

    “戊”:《说文》说它是“中宫也”。那么用这一字形代表人的胸腔外廓这一“中宫”部位,再恰当不过。“戊”之右上象胳肢窝,右下象肋条。选用此字表现“胸肋”,构思奇妙令人叫绝。

    “己”:“己”字的古文、篆书写法婉柔而曲屈。在人体,则腹部最柔,腹内“柔肠”更与“己”字相似。以此字形表现人的肚皮,巧妙无比意味无穷。

    “庚”:此字出人意料地代表着男性生殖器。这是人们从前不知道的,而在我所画的这个“图解”中,此字的本义得以昭然揭出。

    “辛”:《说文》说这个字的形状象人的大腿。初看此说不能成立,“辛”的字形与“大腿”确实难以产生联想。但是从“图解”看,用“辛”代表大腿乃是恰当至极,不但外形表现出来了,连骨头也表现出来了,并且髋关节(俗称胯骨)这样的细节都能相当精确地表现出来。

    “壬”:此字的上半部与“辛”字的下半,正好组成人的膝部。且此字上半之“千”在篆书中写法曲屈,正可表现人膝部位屈折自如、富有弹性的特征。

    “癸”:此字意味特别深厚。它的部首与“登”字相同,为“双止”,恰好是人的脚。且此字下部从“矢”、从“天”,加上“双止”之八出,共有十出,正好是十个脚趾。此字一共十画,更是巧妙无比。

    “干支”合指宇与宙、时与空

    先人是有生殖崇拜的。自然造字的时候,对人的繁衍给予了高度重视。古时最缺的是人,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所以从来都把人的“生产”放在突出位置。这种社会现象反映到知识界,便有了文字上对“干”的崇拜——古人日日记“干支”,原来时时在说“性”。

    人类通过性而传承繁衍,而传承繁衍需要“时间”,这样“干”就被赋予了“时间”这一含义。古人认为“上下四方曰宇”,宇即“空间”;“古往今来曰宙”,宙即“时间”,二者合在一起,便指古往今来天地万物。

    商代帝王为什么以天干为名?

    与以前的时代相比,殷商时代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大量的青铜铭器和甲骨文的出土,为殷商时代的历史描述提供了基础。同样,有关殷商时代华夏民族姓氏状况的轮廓也渐渐明晰起来,尽管这一轮廓还是粗线条的。
      商代的统治者为子姓氏族。相传商人的始祖简狄是在野外吞食玄鸟之卵而生下了氏族的第一代男性首领契,故以子为姓,同时整个部族以凤鸟为图腾。殷商的甲骨卜辞中,常有“王族”“多子族”等名称。据专家考证,“多子族”应是商王族的同姓分支,即小宗。商人往往在钟鼎铜器上多铸族徽铭文,这就是当时的姓氏标志。这种族徽铭文形象醒目,有较浓郁的象征意味,有些专家认为可视为后世图章的滥觞,目前我国考古出土中已发现的殷商族铭,有六百多个。
      商人是长期生息在我国黄河流域东部地区的氏族联盟,建立商朝统治后,政治经济重心从西北向黄河中下游东移,伴随着活动领域的扩大,新的姓族不断进入视野,生活在淮河下游和海边的“淮夷”、“东夷”也逐渐融入华夏民族大家庭。《左传·定公四年》记载了商代姓氏中的“殷氏六族”,即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又有“殷氏七族”即陶氏、施氏、蘩氏、錡氏、樊氏、饥氏、终葵(锥)氏。这些氏族中有不少是在今天的皖北和苏鲁一带形成的。
      到了商代中期,伴随着几次迁都,商王朝所控制的疆土规模及所影响到的地域不断扩大,商朝中后期聚集在它旗帜下的姓氏部落已逾百数,后人形容当时的状况有所谓“八百诸侯”之称,如殷氏、来氏、萧氏、宋氏、时氏、黎氏、空相氏、耿氏、北殷氏、微氏、箕氏、阮氏等,都是在夏以后出现的。在《尚书·盘庚》中,商朝统治者将这些有姓氏的贵族诸侯总称为“百姓”。

    商王天干日名制的来源,众说不一。但十天干的名称,最初应当就是为了记日的。所以,天干的名称就是为了表示次序。商王日名,应当也有表示次序的用意。

    遗憾的是现在对此还没有定论。首先,我们现在看到的带有天干的称谓并不是「名」,也不是「谥号」,而是类似「庙号」。上世纪以来,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说法:一、认为这些日干是商王出生日的天干;二、认为这些日干是商王逝世日的日干(董作宾先生持此观点);三、认为是商王死后入庙立位日的天干;四、是从祭名而定。张光直先生提出了一种假设,商王族分成是个祭仪群,并皆以天干命名,又名天干群,商王选自这十个天干群,在他们死后则以其所在的天干群的名为其定名。关于商王的名,因为商王世系也有很多出入,这里有一个根据今本《竹书纪年》所制的表,仅供参考(注:商王子姓):

    商王——名
    成汤——履
    外丙——胜
    仲壬——雍
    太甲——至
    沃丁——绚
    小庚——辨
    小甲——高
    雍已——伷
    太戊——密
    仲丁——庄
    外壬——发
    河覃甲——整
    祖乙——腾
    祖辛——旦
    开甲——踰
    祖丁——新
    南庚——更
    阳甲——和
    盘庚——旬
    小辛——颂
    小乙——敛
    武丁——昭
    祖庚——曜
    祖甲——载
    冯辛——先
    庚丁——嚣
    武乙——瞿
    文丁——托
    帝乙——羡
    帝辛——受

    后世学者对此曾探讨过其原因,但最终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其论点大致有三种:一是生日说,就是说这个天干代表王的出生日,比如生在丁日,就取名某丁,生在己日,就取名某己。二是死日/庙号说,就是说这个天干代表王的死日,并且顺便也作了他的“庙号”,不排除什么文武之类的美称是死后追谥的。三是宗法血统说,就是说商王族内部分为很多小宗族,这些小宗之间实行内婚制度,名字里的天干代表该王出自哪一宗,至于这个宗是其父系的宗还是母系的宗,有争议。

    在上古时代有十个太阳的传说,这十个太阳分别叫: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每天有一个太阳照临人间,十天一顺称为一旬。这十个太阳的名字(日名)就是“十干”,也叫“天干”。夏商时代的王室和贵族阶级崇拜太阳神,自视为太阳神的后裔。帝王即位,宣称是太阳光照人间,君临一切,主宰沉浮。用日名取作帝王名,正是这种思想的反映。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朝中的帝王有取名为太康、仲康、少康的,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认为即大庚、仲庚、少庚,系日名无疑。夏史中的帝王以十干为名的还有孔甲、胤甲、履癸。履癸即夏桀。商王全系日名,从大乙(汤)到帝辛(纣)三十一王均以十干取名。“商家生子以日为名”,这是古代学者比较一致的见解。商朝以十干记日,以十日一旬作为记时的主要单元。商王出生的这一天,被视为十干中在这一天值日的太阳降临人间,如果是在甲日生的,就取以甲名,乙日生取以乙名。但如果又有一个甲日生的商王出世,就认为这是太阳甲再次光临人间,为了加以区别,就在日名前面加上“大(太)”,“中(仲)”、“少(小)”等字。夏商以十干命名,明显地反映了我国先民的太阳神信仰。但这种说法也有其牵强之处,比如同以甲或乙为名,却有太甲、小甲、河亶甲、阳甲、祖甲和太乙、祖乙、小乙、武乙、帝乙的区别呢?

    地支

    解释1

    地支是指木星轨道被分成的十二个部分,记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木星的公转周期大约为十二年,所以中国古代用木星来纪年,故而称为“岁星”。后来又将这十二个部分命名,这就是“地支”。

    当然,这个解释是很敷衍的。造这十二地支的先人,怎么可能观察木星轨道,用N个十二年的时间,来造这十二地支。

    解释2

    天象

    这个也是后人敷衍而来。权当宇宙全息同构的例子而已。

    甲骨文分析

    从干支的甲骨文字形上分析,十二地支源于十天干衍生。

    癸孕甲,称子
    己孕庚,称丑
    乙孕丁,称寅
    乙孕丙,称卯
    己孕辛,称辰
    丁孕己,称巳
    丁孕戊,称午
    戊孕庚,称未
    辛孕癸,称申
    辛孕壬,称酉
    戊孕辛,称戌
    癸孕乙,称亥

    天干地支.jpg

    甲骨文推论

    甲,田,十,庄稼
    乙,癸所生,嫩树枝
    丙,矩(钉有三角架)
    丁,矩
    戊,钺,斧钺
    己,丁所生,半个矩,田垄
    庚,星辰,象金星出天幕
    辛,剑,匕首,利刃
    壬,圆规(合拢的圆规,中间为转轴)
    癸,圆规(张开的圆规,如同剪刀)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大篆:

    小篆: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为天干

    在古时候,十天干是当做树木的主干来看待的(天干的含义: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花果之木,东方。
    丙为太阳之火,南方。丁为灯烛之火,南方。
    戊为城墙之土,中方。己为田园之土,中方。
    庚为斧钺之金,西方。辛为首饰之金,西方。
    壬为江河之水,北方。癸为雨露之水,北方。
    金—乾、兑 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 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 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坎为水
    火—离 离为火。

    天干原文:

    甲者,言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者,言万物生轧(zha)也。
    丙者,言万物阳道之著明也。
    丁者,言万物之丁壮也。
    戊者,固也,言阴阳彰露,物已成也。
    己者,止也,言万物阴阳杀将成也。
    庚者,言阴气庚万物也。
    辛者,言万物之辛气方生也。
    壬之为任也,言阴阳任养于壬也。
    癸之为言揆(kui)也,言万物可揆度也。

    释义: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里)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艺)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炳,彪炳千秋)
    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壮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茂,钺,斧钺)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起,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新)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揆)

    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大篆:

    小篆: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为地支

    地支释义:

    (子)孽也,草木生子,吸土中水分而出,为一阳萌的开始。
    (丑)纽也,草木在土中出芽,屈曲着将要冒出地面。
    (寅)演也,津也,寒土中屈曲的草木,迎着春阳从地面伸展。
    (卯)茂也,日照东方,万物滋茂。
    (辰)震也,伸也,万物震起而生,阳气生发已经过半。
    (巳)起也,万物盛长而起,阴气消尽,纯阳无阴。
    (午)仵也,万物丰满长大,阳起充盛,阴起开始萌生。
    (未)味也,果实成熟而有滋味。
    (申)身也,物体都已长成。
    (酉)老也,犹也,万物到这时都犹缩收敛。
    (戌)灭也,草木凋零,生气灭绝。
    (亥)劾也,阴气劾杀万物,到此已达极点

    另一种释义: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生殖的角度

    先人生殖崇拜,所以很多古文化现象朝这个点上来解释,基本是通达的。
    先人当年最大的问题就是生育孩子。

    关于天干地支的来历一直是个谜,许多甲骨文的研究者都没弄明白他具体代表的意义。最近看了一本唐汉写的《汉字密码》,其关于地支的新解有些接近地支的意义。他把地支定义为关于生孩子一系列过程的描写,合情合理。

    话说呢,原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这个地支啊,跟一个小孩子出生的过程有密切联系,简直就是一个分镜头脚本。
    “子”呢,是刚刚把头伸出来的样子
    “丑”呢,是手伸出来的样子,是吧?
    “卯”呢,是连胎盘都下来的样子,
    “辰”呢,就是开始割断这个脐带的样子。

    这样子,生育的阶段就完了,就是和母亲生育的过程就全完成了,它前六个字。后六个字和生育没关系,但是和孩子生长有关系。

    “巳”字就是对包裹完毕的婴儿的形象描摹。

    “午”是孩子脐带脱落。

    “申”这个字是一个在“匕”字上……画了一个“匕”,在匕上的话再画一个符号,指示这个符号就是女人生下的是个女孩,女生女,代代不停地生下去,这个字演变为“申”。这个“申”字后来就是演变成这样一个形状后,它这画了一个手,这边画了一个手,演变两头拉,伸长的伸。就是拉抻的“抻”字。两个字合一了。但是古代是讲的是延伸而下,我们说的延伸而下。什么叫延伸而下?就是一个女孩生了一个女孩,女孩长大又生女孩,女孩又生女孩,代代不停地生下去,就叫“申”。所以这个演变为“申”,这个“申”也就是它往上追溯,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这个字。“神”,神州的“神”。“神”的本义就是最早的女性祖先。女生万物。殷商民族的“神”就是简荻。周人的“神”就是那个踩到巨人的大脚印的那个姜嫄就叫“神”。

    “酉”字是酒罐子的象形描摹。

    “戌”,斧也。谁来保护家园?都生了女孩,光生女孩,没有男孩谁来保护家园?“戌”这个戌字画了个斧子,这同样一个斧子,还演变为三个字。一个演变成一个“戊”字,一个演变成“钺”字,加个金字旁就变成我们钺,斧子的意思。那么都生女孩谁来保护,那么我们说以后就再会生个男孩。所以他就会画一个男孩,这个字叫“亥”他画个男孩。男孩怎么画的?男孩这就多了一个东西。(小鸡鸡。)

    “亥”。亥,荄也。十月微阳接盛阴。……古文亥为豕,与豕同。

    然后“亥”字边加了个人,就叫“亥”;然后“亥”加个“子”就变成孩子的“孩”了。所以这个“亥”这个字,很简单,它这个来源和“豕”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豕”和“亥”有啥区别?在甲骨文完全不一样。但是许慎没见过,古文“亥”为“豕”。古文“亥”和“豕”是一回事,这就混乱不堪了,因为他没见过。

    另外,参看:第一章 十天干,十二地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光剑拾字编》甲子篇: 天干地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bko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