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一位老同学找我,说他的儿子已经5岁了。家里的老人一直很宠,导致孩子在父母面前还好,在老人面前却变得有点任性。
前几天儿子想要吃水果,外面下着大雨,外婆说明天再买。结果孩子一听就不高兴了,怎么都哄不好,最后还打了外婆。
虽然打得不重,孩子当时的表情也挺尴尬的,好像是知道错了,但这个行为还是让爸爸很生气。他想狠狠批评一下儿子,却被老人拦住了,说“没事,外婆不疼”。
同学觉得很为难,所以想问问我,老人这么宠孩子,他该怎么做,才能把孩子教育好呢?
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特别是父母工作比较忙,由老人帮忙照顾孩子的家庭,隔代育儿的问题就更明显了。
既要顾虑老人的感受,又要避免溺爱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夹在中间的我们确实是挺为难的。
不过办法总比问题多,小样妈这就给大家分享几个实用的建议,让孩子在老人的宠爱下长成懂得感恩的小棉袄、小暖男,而不是恃宠而骄的熊孩子。
01 不要放弃教育孩子的权利
首先,爸爸妈妈要知道一点,我们是孩子的父母,教育他是我们的责任。不能因为在处理方法上和老人有分歧,为了避免冲突,或者孝顺老人,就放弃教育孩子。
在帮助孩子健康成长这件事上,我们是绝对不能妥协的。
而且按我们的方式教育孩子,不意味着就要和老人正面起冲突。
我们有很多和孩子独处的时间,上下学的路上,给他洗澡,陪他睡觉的时候。再不行,直接关上房门,或者带孩子下楼散步,都可以避开老人,安静地和孩子交流。
只要坚定决心,我们总能找到机会,把我们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当然,我们也可以找个时间,坐下来和老人沟通。让他们知道,“你们爱孩子没错,但正因为这样,孩子更要学会体谅、孝顺,来回馈你们的爱。”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朝好的方向发展,不仅家里人喜欢他,将来进了学校、社会,大家也能喜欢他。所以现在才要帮他立规矩,培养好习惯,希望你们能够理解。”
02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想要让老人的宠爱变成滋养孩子的养料,而不是毒药,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对老人的爱心怀感激。
比如老人把好吃的食物让给孩子时,我们要给孩子解释。
“外婆是喜欢你,才把蛋糕让给你吃的,不是外婆不喜欢吃哦。我们应该对外婆说什么?”
像这样引导孩子说谢谢,同时把蛋糕分一点给外婆尝尝。
经常在生活中引导孩子对家人表示感谢,做一些体贴的事,像是给外婆外公捶背,给爷爷奶奶倒水。
并且及时肯定他,“你真是个小暖男,妈妈好喜欢你哦。”孩子暖心的举动就会越来越多。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以身作则,对孩子展示出同理心。
例如同学的例子里,孩子突然想吃水果,这本身没什么错,只是当时下着大雨,我们要考虑现实问题,才觉得孩子的要求不合理。
如果这个时候,老人对孩子有求必应,我们却指责孩子不懂事,他自然会选择向着自己的老人,不愿意听爸爸妈妈的话了。
想要让孩子延迟吃水果的这个需求,我们首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的感受。
“你现在特别想吃西瓜对吗?西瓜又甜又脆,确实非常好吃呢。要是我们会魔法,马上变一个那么大、那么大的西瓜出来就好了。”
这样做的时候,一方面,孩子得到了我们的理解,他的情绪就能平静下来。只有当孩子冷静的时候,大脑中负责理智的区域,也就是大脑皮层才能发挥作用,让孩子听得进我们的话。
另一方面,我们用想象和幽默的方式,让孩子产生了愉悦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想吃西瓜的需求。孩子心情好了,后面沟通起来就容易了。
当我们先对孩子展现了同理心,让他知道爸爸妈妈是理解我的,他就不需要在老人和父母中间选边站了。
之后我们再和他说,“现在外面雨很大,我们先把家里的苹果吃了。等雨停了,再一起去挑个大西瓜,你看怎么样?”
孩子就会愿意听我们的建议,事情得到圆满解决,老人也不用护着孩子了。
03 帮孩子建立规则
理解孩子的感受,和他共情,并不代表我们认同孩子的一切行为。
想要让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就得在他小的时候建立好规则,让他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
比如在我们家,打人是绝对不允许的。小样第一次打人,我就明确告诉他“打人不可以”这几个字。
既然是规则,那就意味着家里的每个人都要遵守。小样不可以打人,爸爸妈妈也不可以打人,再生气都不行。
如果孩子违反了规则,打了人,我们可以先把他带到房间,避开老人,帮孩子冷静下来。“知道不能吃西瓜了,你觉得很失望,还很生气对不对?”
明确告诉孩子规则,“不过再生气,打人也是不可以的哦。”
激发孩子的同理心,“外婆那么疼你,你也不忍心把他弄疼,让他受伤对不对?”
最后引导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我们来看看,下次发脾气的时候,可以怎么让自己冷静下来。”
关于帮孩子控制情绪,减少发脾气的方法,可以看这篇文章:
04 做错了就要承担责任
想要让规则发挥效果,真正约束孩子的行为,同时也让老人信服我们的做法,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要跟上后果。
这里说的“后果”和惩罚可不一样哦。惩罚,比如打孩子,关小黑屋,罚他不许看电视,都是在告诉孩子,“你不好,所以要被惩罚”,这样只会降低孩子的自尊,抵消他内心的愧疚感。
而后果是合情合理,自然发生的。比如摔坏了玩具,玩具就不能玩了,当然也不能买新的。打了人,对方就会生气,不想和自己玩。
后果能让孩子直观地了解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平时要特别留意,千万别在孩子犯错后笑,或者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这样的行为都是在鼓励孩子继续犯错。
除了后果,我们还要让孩子承担责任,做出弥补。比如打了外婆,要帮外婆揉一揉,减轻疼痛,还要逗外婆开心,让对方原谅自己,修复彼此的关系。
承担责任能够让孩子成长,用自己的努力来消除不好的影响,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有力量的:虽然我做错了,但我可以努力修复,重新成为好孩子。
当我们做完上面这几步: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知道长辈对自己的爱和付出。
建立规则,让孩子明确行为的边界。
承担责任,给孩子补救的机会。
别忘了提醒老人孩子的变化和进步,让他们安心享受孩子的体贴。允许孩子爱我们,也是一种爱孩子的方式。
暑假到了,想陪陪孩子,却不知道怎么和他玩?
都说6岁前是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怎么做才能抓住这个时期,帮孩子开发智力?
如果你有这些困惑,欢迎加入我的早教游戏群。每天1张早教游戏说明图,保存到手机,想玩什么立马能找到。私信我报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