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的假日里,可着性子的想读啥就读啥。
《曾许诺》这本书之前就读了电子书,还有欲罢不能之感,虽不是高大上的书,却很是契合我的阅读口味,就买回了纸质书。平日就剩下个陀螺似的忙忙忙了,如今,就可以好好欣赏啦!
书中的故事情节无非就是女主和男主因为种种的不得已不能够欲罢不能而演绎出各种各样的爱恨情仇,只是作者桐华比较擅长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擅长环境情节的渲染铺陈,前有伏笔后有铺垫。
说实话,这书我当年第一遍读的时候,可真是认认真真地做了不少摘抄和笔记呢,到精彩地方时可能当时就跟学生们分享了呢。这几天再拿起来和其它书穿插着读,权且当做大餐之余的小餐点喽。
又看到书中不少精彩纷呈的各种描写,手就忍不住的又记录下来啦————
放眼望去百黎山连绵千里,在缭绕的云雾中,重峦叠嶂峭壁耸立,一座座黛青的山峰,树树点点、远远近近、深深浅浅的漂浮在白色烟海中。一阵风来忽而似有,一阵风去再顾若无,犹如一副水墨丹青。
先是把镜头对准绵延起伏的大山,极写山势之高邈景色之缥缈,一副水墨丹青画跃然纸上。
山涧中怪石嶙峋,有一条潺潺溪水流淌,随着两侧山势的忽窄忽宽,溪水一处流的湍急,一处流的缓慢。一个青衫少女从山涧外走来,一手提着绣鞋,一手提着裙裾,踮着脚在溪流中的石头上跳来跳去,她一边跳一边笑,粼粼月光就在她雪白的足间荡漾,轻盈若水精,空灵似花妖。
她展颜而笑,那一瞬,夕阳潋流光,晚霞熙溢彩,烟尘漫漫的古道上,好似有千树万树的桃花次第盛开。花色绚烂,落蕊缤纷。
光有景色,再美,终归是空的,假的,无神的,缺点灵气的,有了人的痕迹,画面方才活起来,动起来,方才有了烟火味儿。
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山涧两边的崖壁上全是灼灼盛开的桃花,融融月色下似烟霞,似彩锦,美得如梦似幻。
这时候,如梦似幻的景色加上妙人儿,景色如画,人在画中游……
少女显然是爱上了这番景致,蹲在溪中的大石上鞠了一口清水,忽地站起来,拔下发簪,散开青丝,解开罗带,褪去衣衫,扑通一声跳进溪水里,像鱼儿一般在水里嬉戏游玩。一会儿潜入水里,一会儿跃出水面,一会儿躺在水面上,哼着动听的歌谣,任由那山涧的桃花纷纷扬扬的飘落,温柔的亲吻着她的身体。
如果说前面的景、人已然混为一体的话,这一段则更上一层楼,文字的魅力——让你脑海中自动生成对应的画面——已在这里得到体现,画面太美,再加上不同读者的不同领悟,文字的多样化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得以完美实现。
而一阵风来,湿气愈重,云雾翻涌,犹如纱幔,笼罩四野,松柏飘摇,岩壁影绰,顿生天地凄迷之感,一道赤红如血的身影,犹如骄阳从云海中掠出,飘飘荡荡的飞向榆襄,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速度极快。待红影落定,云雾散去,只见一个身形高大的男子慵懒而立,衣袍皴皱,头发披散,浑身上下都流露着满不在乎,一双眼睛却异常锋利,以榆襄之尊也稍稍低了低头避开了他的视线。
此时此刻,画风开始变化,从前面阴柔婉约之美跳跃到这里的阳刚粗犷之美。
天空是暗灰的墨兰,如世间最纯净的墨水晶,无数星星闪耀其间,袭面的微风带着夜晚的清爽凉意。
碧草清浅,杏花堆雪,一轮红色的夕阳,斜卧于江面,漫天霞光照得半江金红半江碧绿。江上船只来来往往,一艘乌篷船泊于渡口。
谁说环境描写句子最难生成?看看上面的,从黑夜到白昼,从天空到江面,从星辰到乌篷船,信手拈来,皆可入文。前提是咱们得让自己的写作的视角(思维)发散开去,试着“思接千载”,方能“视通万里”。
瑶池岸边遍植桃树,花开千年不落,岸上繁花烂漫,岸下碧波荡漾,花映水,水映花,岸上岸下,一团团,一簇簇,交相辉映,缤纷绚烂。一阵风过桃花瓣犹如急雨簌簌而落,轻抚过赤宸的眉梢脸颊肩头,他的步子渐慢,看着漫天花雨,目光变得恍惚迷离,氤氲出若有若无的哀伤。他的视线随着几片随风而舞的桃花瓣望向了远处,渺渺碧波烟水迷蒙,十里桃林,九曲长廊,朱红色的水榭中,一个青衣女子倚栏而立,手中把玩着一枝桃花,逗弄着瑶池中的五色鱼。
当故事里的人物和谐共处时的景物就是上面和下面的样子。
一路行来,离瑶池愈远,愈是荒凉,草木渐显野趣,碎石小径蜿蜒曲折,一条小溪潺潺而流,时隐时现。走不了多时,看到不远处的山崖上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四周也种着桃树,可不同于瑶池岸边的映日红桃,十里桃林,花色浓烈,这里俱是千瓣白桃,种得稀落间离,一树树白花,幽贞静幽洁,仿若空谷幽居的佳人,或静静绽放在小轩窗窗下,或只闻暗香不见花树,待四处寻找,才发现乌檐脚下,隔着青石墙羞答答地探出一枝来。
文似看山喜不平,若是一马平川,文章是缺乏吸引力的,所以一定要刻意地制造出一些波澜,增加点阅读的兴趣。于是,景色就变成这样了——
蟠桃宴后玉山恢复了原样,冷静到肃杀,安静到死寂,每一天都和前一天一模一样,一模一样的食物,一模一样的景色,因为四季如春,连冷热都一模一样,没有一点变化。
看到这样的变化,读者自然就会纳闷:莫不是有啥变化要发生?这就是环境描写的烘托铺垫妙处呀。是的,故事中的另外一位人物要出场啦!
恰是旭日初生,玉山周围云蒸霞蔚,采光潋滟,一个白衣男子脚踩黑色的玄鸟,从漫天璀璨的华光中穿云破日而来,落在了大殿前的玉石台阶下。白玉辇道两侧遍植桃树,花开鲜艳,落英缤纷,玄鸟翅膀带起的大风卷起了地上厚厚一层桃花瓣,合着漫天的落英,在流金朝阳中,一天一地的绯红,乱了人眼,而那袭细长的白影踩着玉阶,冉冉而上,宛若自若,风流天成。
他酿的酒有能让活人忘忧死人微笑,他弹的琴能让大地回春,百花盛开。
不光写人物本身,还要对他做一概括,会让读者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王母凝望着少昊,暗暗惊讶,世人常说看山要去北方,赏水要去南方,南山北水是截然不同的景致。可眼前的男子既像那风雪连天的北地山,郁怀苍冷,冷峻奇漠,又像那烟雨迷蒙的江南水,温润细致,儒雅风流,这时间竟有男子能并具山水丰神。
不止是正面描写,不止是简单概括,还有侧面描写,借另外一人之口,借山水还衬托,人物形象就立体丰满起来。
………………
平日里我们总会说“会看的看个门道不会看的看个热闹”,看故事不止看主要的故事框架,看故事的谋篇布局,看故事里承载的主旨或者说“道”,其实像这样的品味一样细枝末节部分,既有美的享受,又有写作方面的收获,也是乐事一桩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