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年过的很长。
从腊八那天开始做了腊八蒜,吃了腊八粥,大人们就开始计划着年怎么过,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甚至有的地方过了二月二龙抬头,才叫过完年。
尤其家里有长寿老人的,几乎每天都有这样那样的习俗文化。
看看这首习俗歌谣,曾经是2012年央视春节晚会的《开场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擦(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首歌遥带着浓厚的农耕色彩,写出了中国北方的农村,在秋收过后,寒冷的农闲时节对过年的美好描绘。他们也只有在这个酷寒难耐,万物蛰伏的时刻去享受一年忙碌之后的短暂闲暇。
而年就成了最为隆重的庆典仪式。
今天聊一下众多习俗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习俗:
岁除与祭祖。
一岁除(除夕)
岁除,即除旧迎新。
“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它与新年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年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
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除旧布新、迎接新年。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清扫庭舍、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猪牛羊)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每一年的这一天,是全世界最为隆重的节日春节的倒计时时刻。
一座座院门打开,迎接一年到头在外打拼的游子;
一条条大街灯笼亮起来,为节日增添浓厚的喜庆气氛;
一座座商店在这天会早早打烊,让员工回家共享除夕团圆之乐;
央视的春晚,歌吹响起来,舞蹈跳起来,歌声亮起来,笑声漾起来……
中国民间在除夕还有守岁的习惯,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使用。
晚上要守岁,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
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追溯历史,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炉问盏,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也有的乡村用木材围起来当做篝火燃烧,这种做法常常让我和钻木取火产生联想,火光可以驱走黑暗,带来光明和温暖,当然也有驱魔辟邪之意。
点岁火,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二 祭祖
除夕祭祖是过年重要习俗之一,中华民族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报祭祖先的恩德。
除夕,人们会摆上菜肴、倒上美酒,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并祈求祖先的庇佑,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
祭祖的形式各有不同,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
我的祖母在世时,家中的祭祖仪式,除了上述这些,祖母还要在沐浴之后到村子里的黑龙庙拜祭神灵。
最为难忘的是,年过八旬的祖母竟然可以在神灵面前跪拜长达一炷香的时间。
记得有一次,陪同祖母拜神的任务落在我的身上,当时我以为几分钟就会跪拜完毕。那天晚上,我站在祖母的身后,不敢说话,不敢走动,看着祖母上香、跪拜、祈祷,以为就要结束,我上前准备扶起祖母。
结果老人家纹丝不动,根本无视我的存在,双腿直跪,双手合十,双眼紧闭,吓得我又后退下来,老实的站在旁边等……直到一炷香完全燃尽。
寒夜中近三个小时的站立,我当天晚上就冻得发起了高烧……
姑姑说,因为祖母对神灵的虔诚,所以身体极好。我的祖母在88岁时寿终正寝,姑姑的话应该是有道理的。
母亲也说过,磕头跪拜,尤其是跪拜结束后的打坐冥想,对身体健康是很有益处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