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01536/9c57befc39adaf1d.jpeg)
昨天参加了林书宇导演的创作分享会,听他回顾了《海巡尖兵》、《九降风》、《星空》、《百日告别》这一系列电影剧本写作时的心路历程。林导把自己从创作和人生旅途中总结出的一些感悟、经验倾囊相授与吾辈,其真诚和慷慨令人动容。现摘录如下,与大家共同汲取养分:
1、阅读是创作的开始。
林书宇说,因为从小生长在美国的关系,他回到台湾读国中时有些阅读障碍,所以非常不喜欢读书,唯一能看得进去的是一种叫做《少年快报》的漫画周刊。后来读大学,被同班的一个女孩子吸引(大概就是他已故的妻子黄若璇女士)。几次秘密的“跟踪”让他发现,这个女孩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去图书馆看书,几乎每本书后面的借阅卡上都签有她的名字。这使林书宇觉得很自卑,认为自己配不上这样一个勤奋聪颖的姑娘。但年轻的心怎么会轻易就埋藏下悸动,他还是硬着头皮挑了几本女孩看过的书开始读,希望能早点找到共同话题和她搭上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1701536/d8e2c5787188f743.jpg)
转机来自一次大胆的邀约。林书宇到女孩家附近假装看电影错过了时间,请她出来一起聊聊天。没想到女孩冷淡地拒绝了他。郁闷的少年独自坐在麦当劳里等待着去看下一场电影,却在十分钟后看到他喜欢的姑娘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本书,说:“我没时间陪你,你自己看看书吧。”说完,转身离去。
那本书正是村上春树的《寻羊冒险记》,是它真正打开了林书宇阅读的大门,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
林书宇回溯他的阅读体验,就是从那本《寻羊冒险记》开始,一气儿读完了村上的所有作品。于是又开始读村上的译作,他欣赏的作家、书里提到过的作品,钱德勒、雷蒙德•卡佛、菲茨杰拉德……沉浸在如痴如醉的追寻中,他不知不觉就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知识树。
的确,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是有限的,但阅读却可以为我们展现出更多面的人生、更广阔的世界。每一次阅读,都是对个人视角的一种修正。像海绵一样去汲取,去吸收,你读的东西最终都会成为你。
穿过前人栽种的森林,我来到一小块空地上,掘土、播种,学着种下我的第一棵树。
2、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的技巧可能会越来越纯熟,灵感却很难再源源不断地喷涌而出。
林书宇说,我今年40岁了,在创作这件事情上最深的感受就是,常常会有灵感枯竭的时刻了。
“读大学的那几年,我觉得自己的才华在身体内奔流,我有很多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记得有一次,我骑机车去一个加油站加油,看到旁边的柱子上贴着一张寻人启事。当时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个故事的开头:一个大学生,看到这张寻人启事,他出于某种念头,对着上面的联系电话打了过去。电话接通没有?对方是相信他?还是不信他?一直想,一直想下去,可能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出来了。”
“所以你们要趁着年轻,努力去追,追你脑子里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随身带着本子和笔,把它们记录下来。因为随着年龄的推移,你对故事节奏的把握、对人物的细节刻画可能会越来越好,你的技巧越来越纯熟,但是关于内容的那些能量却会一点一滴流失掉。所以我想给你们的忠告就是,多想,多写,总有一天你翻开这个本子,会感激自己现在记下的每一笔。”
3、片段式的写作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
接着上一个话题,林书宇说起他写《九降风》剧本的过程。那一年,他和家人在新竹老家过年,中学时代那些麻吉(好哥们儿)却很不巧地都不在。于是他一个人去了曾经读书的学校,站在天台上,突然发现这个曾经是他们的全世界的地方居然如此之小。过往的记忆在脑海里像云朵般聚散,林书宇决定,把那些故事都记录下来,以此纪念好朋友们与自己的中学时代。
![](https://img.haomeiwen.com/i1701536/ad1ecb835a6ae733.jpeg)
定下“成长”的主题以后,林书宇就开始回忆自己中学时的那些故事,把一个又一个片段记录下来,它们可能有不同的情绪,彼此之间也毫无关联。但没关系,只要想起来的,都流泻于笔端。
正是从这些碎片的发掘里,九个人物的形象渐渐丰满起来,整个故事的脉络也渐渐清晰。最后,这个脱胎于回忆片段的故事一举拿下了第45届金马奖的最佳原著剧本奖项。
我们大多数人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把一个故事梳理得严丝合缝,但灵感却常常消逝于小心翼翼的框架推敲里。这时,也许应该试试这种片段式写作的方法,把内容抛出来,再去考虑怎么让它立起来。
4、卡住是因为你对自己笔下的人物还不够了解。
《星空》是林书宇接触到的第一部定制性作品,之所以如此定义是因为,他希望自己写出来和拍出来的东西能够最大程度上忠实于几米的漫画原著。这是几米的故事,不是林书宇的。
“我刚开始写的时候还算顺利,但是写到十页左右就卡住了,怎么都写不下去,因为我发现我完全不了解少女的世界。这是一个讲述少女的成长的故事,而我对此一无所知。”
于是他给了自己一个月的时间去看少女笔下的文字,比如《安妮日记》,比如《击壤歌》,从描写中尝试着揣摩这个年龄段女孩子们的心思。接着,他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找到几米所有的漫画来看,他必须知道这位漫画家是用怎样的心态画下这个故事的,才能找到剧本的发展方向。
“做这些工作,其实就是从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我见过很多导演有一个奇怪的原则,就是他们不愿意去接触自己不熟悉的领域。这个我很不能理解,其实了解没有那么难啊,为什么不愿意去做呢?如果你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卡住了,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那一定是因为你对自己笔下的人物还不够了解。这个时候,没有别的可以做的,去生活中观察、去书本里感受,尝试着了解这一类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然后再来写,就有话可说了。”
5、继续,继续,继续。
在拍《九降风》之前,林书宇有过很多次不被看好的经历。因为他没有拍过长片,也没有得到过相关的辅导金(台湾的一项电影扶持奖项),所以制作人很难把资金和信任交给这样一个年轻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701536/83df328d679113c7.jpeg)
“半年前,我查看从前的邮件,发现那段时间和朋友通信的内容基本都是‘我不写了,写不下去了’。然后他回我‘我觉得你这个本子很不错啊,不要放弃呀’。再过一段时间,换他处于低潮期,我又去鼓励他,‘你不能退出这个圈子啊,这是电影界的损失啊’。”
凭着朋友和家人的支持,林书宇一步步走出了属于自己的电影之路,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肯定。回首那些看不到前方的日子,他送给我们这句话——
“继续,继续,继续”。
不要怕得不了奖,不要怕没人肯拍,只要还有一个观众,一个读者,你就写下去。哪怕谁都不看,你也要为自己写下去。
像阿甘一样去奔跑,不要停,和风赛跑,和时间赛跑,和这个世界赛跑。总有一天,那些荆棘都会成为你头顶的桂冠。
深情和勇气,希望每一个正在坚持写作的你,都拥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