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日子过得太紧张了,仿佛打仗一样。家里家外,久病的亲人,一家子,都是一个人照管,不过都过来了。
日子过得不富裕,但是也不想太平淡。小时候就喜欢写日记,喜欢看书,这习惯到现在也没有放弃。
有了手机拍照的功能,就喜欢随手拍下身边自认为很美好的事物。给沉闷压抑的生活添了很多的乐趣。
家的温馨在于厨房的热气腾腾,就弄起《主儿厨房》,兑了些小商品,颇有些成就感。
日子似乎也过得有滋有味起来。
心中有梦的人都是不甘寂寞的人吧。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记忆,都会有想留下来的冲动。
在多年不写日记后的日子里又拾起了《简书》,年少轻狂的时候也曾幻想成为一名作家,但仅是一种冲动,并没有去为梦想做过奋斗。
在简书里更文,把心里对写字的快乐又找回来了。不去做什么梦了,觉得把生活中稍纵即逝的感受记录下来,对岁月也是一种感恩和响应。
毕竟走过周遭后,即使是曾经的失望、痛苦、挣扎都会慢慢变得柔和,变得不那么丑陋和难堪了。
心情是一个人快乐与否的控制开关。人非有信仰不能让人进入安静和平,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读书了。
开卷有益。
人在读书中就会忘记周围的一切,甚至忘了自己。仿佛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一般。
读书需要静下心来。心静下来了,才能进入书中,进入一个人的世界,在那里遇见另一个自己,很少在外人面前出现的自己,一个最敏感最真实的自己。
说到读书,似乎是亏欠自己。微信读书里有几百本书,读过的寥寥无几。那些久蒙灰尘的书,像旅人疲惫的行装,堆在那儿,有些落寞和寂寥。
去年买了一套十册的关于女性的丛书,到现在也仅是看了其中的一本。好在是有一本看完的,不然又要感觉怅然若失了。
月有圆缺,人生多有不测,去年爱人离开了这个世界,一如杨绛先生所说“从此我们只有死别,再无生离”。爱人答应从此一年送给我一本书为礼物,那年他留下了《我们仨》,匆匆一别,却再无以后了。
《我们仨》看了近半,就无法再读。心中的痛只有那些夜晚无眠的眼睛知道。有一次看了简友的一篇写《我们仨》的文后,释然了很多。我想以后该是可以继续读下去了吧。
本想写点有温情的文字来,却自己也觉得写得有些沉重。
不过一切都会过去的,时间是最好的疗愈,上帝是我最大的医生。
今天这套四册的书邮到的时候,心中着实兴奋了起来。
一本本念着书名:《月亮和六便士》(英/毛姆著/王晋华泽)、《人间失格》(日/太宰治著/任艳红译)、《浮生六记》(清/沈复著/任艳红译)、《罗生门》(日/芥川龙之介著/高慧勤译)。
闻到铅墨和纸张的香味,久违了!欢喜跳跃不停地在心里闪现。
摸着书,随意地翻弄,纸张哔哗地响,真是按捺不住地激动。
“我亲爱的母亲认为,她把我造就成了一个艺术家,是为我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随手翻开第一百四十六页,轻声地念着《月亮和六便士》里的某一处文字。
又拿起另一本,《人间失格》:“那个寒凉的秋夜,我按照常子(我记得是这个名字,但我的记忆已经模糊了,所以不太确定。我这个人啊,连殉情对象的名字都能忘记)吩咐的,在银座小巷里的某家寿司摊里,一边吃着难以下咽的寿司,一边等着她。”
念完了,我放下书。把书重新撂在一起,出了神。
是在这书中短短地一晤吧,许多的记忆就涌现出来。
以后自己一个人了,日子仿佛就比以往长了些。我想,那些被冷落很久的书,会一一与之相拥吧,或者它们间或伴我入梦。
惟愿在梦中,我能遇见自己,并且深深走进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