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谒金门2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3-04-23 04:12 被阅读0次
夜读:谒金门2

“遍”字写出呆留时间之长,“闲”字看来显得轻松,实则用意深重,这正表现了作者终日无逅、时时被愁情困锁不得稍脱的心境。她因无法排遣愁绪,只得发出“愁来天不管”的怨恨。此句写得新颖奇特,天,本无知觉,无感情,不管人事。而她却责怪天不管她的忧愁,这是因忧伤至极而发出的怨恨,是自哀自怜的绝望心声。

那个时代的女子,不能自主自己的婚事,常常怨天尤人。《诗·鄘风·柏舟》的“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写的是一个女子爱上一个青年,她的母亲却强迫她给另一个人,她誓死不肯,呼娘唤天,希望能谅察她的心。朱淑真心中虽也有恋人,但她却不能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不嫁给一个庸俗之徒,故她痛苦的感情比《柏舟》中那个女子更强烈更深沉。

过片,具体写对自然景物的感喟:“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大好春光,风和日暖,本应为成双佳人享受,可是自己因孤寂忧伤而无心赏玩,全都白白地送给了莺燕,这既表现出对莺燕的羡妒,又反映了现实的残酷无情,说得何等凄苦!莺莺、燕燕,双字叠用,并非是为了凑成双数,而是暗示它们成双成对,以反衬自己单身只影,人不如鸟,委婉曲折地表现孤栖之情,含蓄而深邃。作者在诗集《恨春五首》之二里写道:“莺莺燕燕休相笑,试与单栖各自知!”造语虽异,立意却同。

末两句进一步表现作者的情思:“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它不但与开头两句相照应,而且隐曲地透露了她愁怨的根源。她在诗中说:“故人何处草空碧,撩乱寸心天一涯。”(《暮春有感》)“断肠芳草连天碧,春不归来梦不通。”(《晚春有感》)由相比可知,她所思念的人在漫天芳草的远方,相思而又不得相聚,故为之“断肠”。

全词至此结束,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情思缱绻,荡气回肠,在读者脑海里留下一个凝眸远方、忧伤不能自已的思妇形象。这与晏殊的“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踏莎行》)、李清照的“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词意相同,但朱淑真写得隐晦,而晏、李说得明朗,敢直言“意中人”、“人何处”,这是因为晏殊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李清照思念丈夫为人情所不能非议,故他们没有顾忌。而朱淑真婚后思念情人则被视为非法,难以明言。

相关文章

  • 夜读:谒金门

    冬夜,听窗外冷雨淅沥。静读冯延巳的经典词作《谒金门•风乍起》:春风乍起,吹皱了一池碧水。我闲来无事,在花间小径里逗...

  • 诗词二题「五律、谒金门」

    「国风、古风、诗词、诗、词、五律、谒金门」 题夏,填词《谒金门》,不限韵,限时三十分钟。 谒金门 晨初起, 宿露老...

  • 谒金门•风乍起

    谒金门•风乍起 ...

  • 谒金门

    云烟绝,疑是潭中枯月。冷透落花作酒歇,高楼无人越。 琴瑟忽闻悲切,烛影如摇似灭。几许梦回江渡筏,两岸风彻彻。

  • 谒金门

    长夜静,谁料小楼清冷。灯火残照孤影客,咽得情在哽。 欲问此情不肯,有恨叹言何幸。几宿饮得长酩酊,满怀不愿醒。

  • 谒金门

    手机响,心动疾步接听。期待房客有消息,细心释房情。 独自静守旧宅,憧憬顾客盈门。更盼能遇真心主,为...

  • 【谒金门】

    斜月半。闲倚石桥湖畔。莫道初更风不远。轻寒衣上卷。 素玉波中如断。独影灯前谁管。月泻衔唇先饮满。月明花草岸。

  • 《谒金门》

    伊归去,空余长歌飞絮。梦断潇湘难计数,乱红飞落处。 莫怨秋窗风雨,隐没远山黛绿。醉酒伤怀迷归路,狂歌八月暮。

  • 谒金门

    【谒金门】 倾城面,长夜梦来魂断。 舞榭歌台空咏叹, 敛眉心事满。 一袭青衣花旦, 半句戏言幽怨。 真个痴情都绝恋...

  • 谒金门

    画桥畔,绿水盈盈清浅。云里婵娟迷又现,掬月舒还卷。 夜静人稀路断,纤手频弹弦管。玉面不知人近远,泪湿横波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读:谒金门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re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