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尽头回溯的宿命感

作者: 雎安 | 来源:发表于2014-05-08 14:55 被阅读43次

读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马尔克斯笔下的凶案,竟不是以故弄玄虚、抽丝剥茧的侦探手法来写,而是在一开始就抛出重磅炸弹:受害人、凶手、杀人动机几乎同时毫无悬念地亮相,一个谣言杀人的故事来龙去脉铺得清清楚楚。这样的叙述,就像一篇新闻报道的导语一样坦率。然后再一重一重地回忆和推演,回到更具体的现场。

或许因为他要讲述的重点,不是这件凶杀案本身,而是凶案是在“事先张扬”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说安赫拉随口说的一句话使无辜的圣地亚哥•纳萨尔被杀是一个惨剧,那么在所有人都知情的情况下惨剧却没有被有效中止便是悲剧。事实上,当双胞胎巴勃罗•维卡里奥和佩德罗•维卡里奥磨刀霍霍扬言杀人之时,知情的人们并没有因此感到恐慌,空气里反而滋生出一种不动声色的兴奋。消息在人群中传递和印证,谋杀的时间、地点、对象都确凿的情况下,任何人更多一点作为就能阻止这场罪行,但因为种种巧合和偶然,人们最后沦为了凶案的看客。让人感到寒心的事,所有人都找了个借口慰藉了自己的间接杀人,反而将罪行加于被害人身上。更让人寒心的是,多年以后,人们并没有因此感到一丝愧疚。圣地亚哥•纳萨尔的无辜遇难就像任何一个合理的死亡一样被人抛诸脑后。

莫须有的罪名使人愤懑,但马尔克斯更着重呈现了导致圣地亚哥•纳萨尔被杀的途中一系列“偶然”事件,使这场凶杀案看上去越发令人感到遗憾。

事实上我们可以从自身经验出发,体会到,这是我们回顾一件无法挽回的坏事时惯常用的思维逻辑:首先必是回顾全局,悲愤是最先到来的情绪,接下来,我们的注意力会有意识地放大其中本可以扭转事态的小环节,如果仔细找找,会有很多,但遗憾的是,因为各种巧合它们最终都没有发生,最后悲剧发生了。这种遗憾和懊恼的情绪牵动着人心,使得最后的坏结果显得愈发令人叹惋,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无力感。“这就是命,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最后我们会认命,“谁也阻止不了。”

的确,在悲剧发生之前,“偶然性事件”似乎无处不在,这是人们的懊恼情绪在作怪,我们希望时间倒流,中间环节出点差错,以换来更好的结果。然而,一百个“偶然”其实就等于“必然”,悲剧之所以是悲剧是因为它必然要发生,放在这里,就是宿命。

站在故事的尽头回溯的手法,营造宿命般的复沓,也正烘托出深深的无力感。“当……的时候”,这是马尔克斯惯用的句式,笔调是朝向过去的,仿佛凶案不是已经发生,而是宿命的记忆在暗示我们将要发生什么,尽头有令人痛惋的事情等候着,而我们很快就会非常不幸地与之相遇。

相关文章

  • 站在尽头回溯的宿命感

    读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马尔克斯笔下的凶案,竟不是以故弄玄虚、抽丝剥茧的侦探手法来写,而是在一开始就抛...

  • 三十六陂春水

    站在时间的某个端点向前回溯,总会让人百感交集。因为已经被放逐到回溯的那个时间段之外,除了回忆,再也不能重新进入那段...

  • 站在麦田的尽头

    “我说不清楚我的意思。即使我说得清楚,我怕自己也不一定想说。”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书...

  • 站在秋风的尽头

    站在秋风的尽头 一手抓着云的衣 一手去你的草原放牧 翻过春夏 又来到你的冬季 围炉说说离别伤了春秋多少月 酒盏里的...

  • 站在冬雪的尽头

    而今 站在冬雪的尽头 我又一次 想起那蝉鸣蛙鼓 想起西湖的静静月影 想起那场不期的荷花夜宴 明日 似曾相识的燕子 ...

  • 站在星光尽头

    请在星光尽头等我! ——题记 (一) 流星划过天际 化...

  • 谈站在时间的尽头

    谈站在时间的尽头 昨天和几个朋友小聚,席间聊起我们的现实生活。 忽然我意识到,某些朋友,已经不是同道,他向右,我向...

  • 我站在天的尽头

  • 记忆苍老的影子

    老人静坐在时光隧道的尽头 记忆是一列斑驳锈蚀的列车 目光凝滞 车轮卡在了脱落的枕木里 回溯 回溯 退过了老年段的孤...

  • 我站在雨夜尽头

    我站在雨夜的尽头,等待晴晨 风儿在雨里笑,逶迤着步子 ,绕过山河 河面上的酒窝,是谁的笑靥 泠泠声里,是谁在歌唱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站在尽头回溯的宿命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vr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