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尽头回溯的宿命感

作者: 雎安 | 来源:发表于2014-05-08 14:55 被阅读43次

    读马尔克斯《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马尔克斯笔下的凶案,竟不是以故弄玄虚、抽丝剥茧的侦探手法来写,而是在一开始就抛出重磅炸弹:受害人、凶手、杀人动机几乎同时毫无悬念地亮相,一个谣言杀人的故事来龙去脉铺得清清楚楚。这样的叙述,就像一篇新闻报道的导语一样坦率。然后再一重一重地回忆和推演,回到更具体的现场。

    或许因为他要讲述的重点,不是这件凶杀案本身,而是凶案是在“事先张扬”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说安赫拉随口说的一句话使无辜的圣地亚哥•纳萨尔被杀是一个惨剧,那么在所有人都知情的情况下惨剧却没有被有效中止便是悲剧。事实上,当双胞胎巴勃罗•维卡里奥和佩德罗•维卡里奥磨刀霍霍扬言杀人之时,知情的人们并没有因此感到恐慌,空气里反而滋生出一种不动声色的兴奋。消息在人群中传递和印证,谋杀的时间、地点、对象都确凿的情况下,任何人更多一点作为就能阻止这场罪行,但因为种种巧合和偶然,人们最后沦为了凶案的看客。让人感到寒心的事,所有人都找了个借口慰藉了自己的间接杀人,反而将罪行加于被害人身上。更让人寒心的是,多年以后,人们并没有因此感到一丝愧疚。圣地亚哥•纳萨尔的无辜遇难就像任何一个合理的死亡一样被人抛诸脑后。

    莫须有的罪名使人愤懑,但马尔克斯更着重呈现了导致圣地亚哥•纳萨尔被杀的途中一系列“偶然”事件,使这场凶杀案看上去越发令人感到遗憾。

    事实上我们可以从自身经验出发,体会到,这是我们回顾一件无法挽回的坏事时惯常用的思维逻辑:首先必是回顾全局,悲愤是最先到来的情绪,接下来,我们的注意力会有意识地放大其中本可以扭转事态的小环节,如果仔细找找,会有很多,但遗憾的是,因为各种巧合它们最终都没有发生,最后悲剧发生了。这种遗憾和懊恼的情绪牵动着人心,使得最后的坏结果显得愈发令人叹惋,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无力感。“这就是命,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最后我们会认命,“谁也阻止不了。”

    的确,在悲剧发生之前,“偶然性事件”似乎无处不在,这是人们的懊恼情绪在作怪,我们希望时间倒流,中间环节出点差错,以换来更好的结果。然而,一百个“偶然”其实就等于“必然”,悲剧之所以是悲剧是因为它必然要发生,放在这里,就是宿命。

    站在故事的尽头回溯的手法,营造宿命般的复沓,也正烘托出深深的无力感。“当……的时候”,这是马尔克斯惯用的句式,笔调是朝向过去的,仿佛凶案不是已经发生,而是宿命的记忆在暗示我们将要发生什么,尽头有令人痛惋的事情等候着,而我们很快就会非常不幸地与之相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站在尽头回溯的宿命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lvr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