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时间过得真快,距离去苏州已经两周了。
最近一段时间工作有点忙碌,每天任务都被安排得满满的,一直想抽出点时间写这篇游记,总是找不到足够长的时间段,而碎片时间又不适合写字,因为思路总会被打乱。一拖再拖下,一直到现在才写。
工作忙点是好事,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做,这样会比较充实,可是一旦快节奏生活惯了,你会感觉时间过得太快,快到让你错觉自己的生命被缩短了。我现在都感觉时间是以周为单位消失的,一周一周的消逝,感觉有点吓人。
曾经几个人都问我一个人出去逛有什么意思,一般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笑而不答。你说生命又有何意义呢?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那就是意义所在吧。
有的人喜欢旅行,有的人不喜欢,就像有的人喜欢游戏,有的人不喜欢一样。每个人的兴趣点不同,喜欢什么,都无可厚非。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了。
一直工作,如果生活中除了上班、下班,就是加班,那么即使你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思呢?生命中需要经历一些多姿多彩的事情,而不是一直枯燥无味地工作。旅行的意义,对我而言,除了可以让自己心情宁静以及产出身心愉悦之感,再有就是,有很多的旅行,多年后回忆往昔的时候,就不会感叹曾经生活得一片空白了。
我喜欢独游,是因为独游有独游的好处。第一就是绝无拘束,一切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做,只要忍受一点寂寞,便可换来莫大的自由。旅途中,一切事情都要自己去解决,也可训练独立自主的精神。
再有就是,寻找合适的旅友真是不易。好的旅友,不但要经济能力与你相仿,这样彼此相同的消费标准才不会让彼此在旅程中产生委屈;好的旅友还要臭味相投,这样到了一个地方,才不会出现一人想看这个,一人想看那个,最后无论去哪里,总会出现有人不满意的尴尬局面。
一般去一个城市,我最想去和最先去的,是博物馆。我想很多人应该不会和我一样。
再有,我想走遍祖国的千山万水,我会去很多地方,如果以后条件允许了,我还想环球去很多地方,每去一个地方,都有伴友,几乎不可能啊。
独游 —— 能思想的人应该乐于和自己为伍。一个人,一个背包,一段旅程,其实这样挺好的。
在上海已经四年多了,距离苏州这么近,这次还是我第一次走进苏州城。而旁边的杭州,几年间,我已经去过五六遍了。之所以一直不肯去苏州,是因为从大学开始,我便对苏州有些成见。
时隔多年,对一座城池的成见终于不见了,那么来苏州,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第一次来苏州,到的时候,已经上午十点了。出了火车站,第一个要去的就是博物馆了。
博物馆距离火车站不算远,本想要步行过去,想着时间可能会比较赶,最后就坐公交去了。
博物馆竟然就在苏州园林附近。
当天是周末,在博物馆排队等候进入的人很多。我排了四五十分钟的队才进入博物馆内。苏州博物馆,一个不小的园区,不像其它城市博物馆建的那样高大,它很有自己的特色,最高的地方也就两三层,大院通体白墙黑瓦,很有古典美。
我在博物馆用了两三个小时,看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为它们不同的美深深折服。当时自己很想有些明代那样的家具,希望可以 “家无别况,唐书晋字汉文章”。
博物馆东边出口的地方是太平天国的忠王府。
在苏州失守后,忠王李秀成回到天京(南京),劝天王洪秀全 “让城别走”,另图发展,遭到天王拒绝,只得留守天京孤城,以孝愚忠。1864 年 7 月19 日湘军用地道炸塌太平门外城墙二十余丈,天京失陷。当晚忠王李秀成拜别母、妻,保护幼天王从太平门破城缺口处突围奔跑广德,因马乏误入天京南郊方山避难。23 日因奸民出卖被俘。在敌人的牢笼里,他写下数万字的自述,8 月 7 日傍晚在南京慷慨就义。
李秀成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 “寻食度日”,生活十分艰难。在金田起义参加太平军后,他作战机智勇敢,很快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晋升为青年将领。天京变乱后,他与陈玉成、李世贤等力撑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营等军事上的胜利,并建立苏福省、天浙省,中兴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称 “万古忠义”。
太平天国一度有彻底推翻清政府的势头,它作为一个被外国人认可的政权,和清政府共存了十三年,眼见就要成功了,可惜领导者们大多终归是一群草莽。一个偌大的组织,在领导者们的内讧中,顷刻间瓦解土崩。
天京之变以后,北王韦昌辉在天京城中大开杀戒,排除异己,杀死了东王杨秀清。而后天王洪秀全联合翼王石达开内外夹击,又杀死了韦昌辉。韦昌辉死以后,洪秀全又开始怀疑石达开,石达开担心步韦昌辉后尘,于是率部 10 万离开天京,最后在四川省的大渡河被清军围剿兵败。从此以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再不复以前辉煌。
当年蒋介石围剿红军的时候,也想在大渡河那里让毛泽东步石达开后尘,可惜毛挺过去了,并在胜利后写下了赫赫有名的诗词《七律·长征》,想必我们都熟悉,全文是这样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薄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横桥铁索寒.
更细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忠王府,作为李秀成的府邸,虽经文革的洗礼,但是大体算保存下来了。置身在那个年代的王府中,仿佛让人梦回前朝。
王府门前有李秀成的半身像,据说那是李秀成留下来的唯一画像。画的作者是英国军人呤唎(Augustus Frederick Lindley,1840 年 2 月 3 日-1873 年 3 月 29 日),他曾效力于太平天国军队。呤唎 1857 年加入英国海军,1859 年前往香港服役,次年辞职后前往太平天国控制区经商。1861 年,呤唎正式投效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为其训练军队,并多次亲自参战。1863 年,呤唎参加了九洑洲要塞保卫战,身受重伤。伤愈后,呤唎率数人于同年九月潜入上海,夺取了一艘轮船 “飞而复来号”(Firefly),献给太平军。之后,呤唎因为患病不愈,转回英国。1866 年 2 月 3 日,呤唎出版《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Ti Ping Tien Kwoh: The History of the Ti-Ping Revolution, Including a Narrative of the Author's Personal Adventures)一书,记述了他参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并将其题献给李秀成。
在博物馆,了解一段历史,这也是参观博物馆的好处。在那里,你总可以增长些知识。
由于在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逗留的时间太长,我本想再去旁边的拙政园、狮子林转转的,时间太赶,就没去。很是遗憾。还有,虎丘、寒山寺也没去成,只能寄希望于下次再去了。
别了博物馆,我朝着金鸡湖方向走去。当然是步行过去的。
在路上有遇见大河,有路过苏州大学,还有见到高大的古城楼,可惜都没能停留太长时间。
不知不觉,我竟然意外地来到了一条苏州历史文化古街--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开始还以为是条不长的小街,可是走着走着,我发现路好长。那里简直让我喜欢得不得了。小路的一边是古代建筑组成的一个个商铺,那里有昆曲、评弹不时入耳;还有一家家小店,各色小吃;店铺的门面,古色古香,亦今亦古。
小路的另一边是一条小河,河边的风吹动柳树,水波中倒影着婀娜的身姿,时不时一条小船由远驶来,船上三三两两的游客仿若置身画中。我在风景中看画,不想自己也成为画中的一部分了。
那天,我在古街的路边买了块儿山楂糕,吃着酸酸甜甜的,我想起了好多好多年前在老家的大南地摘花生时和奶奶的对话了,“奶奶,这甜甜的叫什么名字?” 奶奶说,“山楂糕,是你爸爸中午回家给我买的。” 从那以后,我记住了有种很好吃的食物叫山楂糕。那还是我很小很小的时候。
如今,好多年过去了,奶奶的样子我都快想不起来了,而父亲,也离我远去了。往事想起来总是悲伤的,而人却要坚强下去。
古街旁边的小店,有可以观看昆曲和评弹的茶馆,在那里,你可以一边喝茶一边欣赏快要失传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有民国风的感觉。当时我很想进去体验体验来着,只是因为是一个人,我就没去。如果有她在,我一定会拉她进店听戏的。不久前读过一本书,书中说,张家大小姐张允和就会唱苏州评弹。那个年代,总是让人很向往。
天色侵夕的时候,我只身来到了金鸡湖。我发现,那湖之大,那湖之美,华灯初上时,美好完全不输西湖嘛。初见,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只是当时天在打雷,想要下雨的感觉,加之天黑,没敢在湖边待太久,仓促间去旁边的文化博览中心逛了下。
文化博览中心很壮观,想必应该是苏州的艺术中心了。在那里可以观看歌剧、话剧、电影、演出等,里面还有音乐、美术培训机构,很有艺术气息的地方,很奢华的地方。在那里,我想到了《卡门》,想到了《雪狼湖》,想到了《歌剧魅影》,那些大学必修的音乐课上老师给我们放的歌剧电影。
苏州的楼房,咋一看,还没有郑州的楼高、楼新,却是特别有灵性的地方,特别适合养生的地方,和杭州有一比。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果然名不虚传啊。如果和爱人在那样的地方生活,在湖里游船,在湖边垂钓,在一安静处,辟一书房,琴棋书画诗酒花,笔精墨良话平生,也是人生一乐了。
临别回上海的时候,苏州火车站南广场的夜景又颠覆我的想象了。那里竟然有水,竟然有城楼。晚上,吹着凉风,坐在水边,隔河远远看着对面城楼下几队人在载歌载舞,感觉棒极了。
那天我坐在河边,我旁边有个戴着白色帽子听着音乐的小哥正在为河对面的城楼写生。这时,我收到一条前辈发来的信息,“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当时心情挺愉悦的,特此记忆一下。
2017.09.22 22:39
上海 新泾北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