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去参加了一场面试,作为一个大四学法律的学生,本来我的安排是先法考再考研,实在不行再找实习工作,不过这一系列的安排因为作为第一个多米诺骨牌的法考倒下之后,全部打乱。我都不大相信通过六十多天的复习我能考得过那些打六月份就开始复习的同学。为了不到来年三月份和他们一块找工作,我开始参加宣讲会,赶巧,昨天有一个面试的机会。
我热爱写作,我学了四年法律,也只觉得法律挺好;我没参加过什么写作班,但是从初中起,就喜欢写东西,不是说我内心里有对慢生活的向往,我自己的阅读速度也是很快,所以写些软文或者快餐文章当做商品呈现给读者,我也没什么抗拒心理。当有一个公众号运营的面试机会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决定去试一试。
“你说你能写东西,能写些什么类的?”
“文史类的,传统文化,现代诗,偏文艺向的,都可以。”
“我们的受众群体都是女性,年轻女性,你觉得她们会喜欢你写的那些吗?”
当他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有点懵,语气还似乎带着些反问,我都忍不住问自己,是不是现在“文艺女青年”这类生物已经绝迹了?地球上的年轻女性都在情感里纠结?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94068/f6d51b61a6370540.jpg)
“……我也可以把视角女性向一点,可以写些细腻缓和的东西。”我说这话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带着疑问的语气努力分析面试官的眼神。
他沉默了些许。
“……你能写一些婚姻家庭类的东西吗?”
“……我可以试试。”
出门的时候,恰巧看见三个漂亮的姑娘进去面试,我觉得自己又凉了一截,人家就算也写不出婚姻家庭的东西,她们自己就算受众群体,我拿什么比?不过多少留一点希望,还在巴巴的等消息。
我当年没上过“法律逻辑”那堂课,那时候赶着上足球课来着,但我不会就此认为自己逻辑差啊。上海北京的女性平均结婚年龄已经超过30岁了,我可不敢说30岁以上的姐姐不是年轻女性,这多少也能证明“年轻女性”和“婚姻家庭”之间存在一些距离。
我不曾把婚姻这个词和年轻联系起来,一部分是因为恐惧,我算是个很恐惧婚姻的人,甚至为此还想过出家一类的事情,为此我奶奶差点动手打我,没想到如今生活还是让我直面了这个问题。
婚姻这东西是要成本的啊,且不说有房有车,高低得有一份撑得起家庭的工作,这个的前提还是你得有一个不介意你没房没车的爱情,你晓得这个概率得多低吗?你有这样的运气的话足以成为王校长的同学,外带抽一辆阿斯顿马丁送你。
年轻是所有事情的资本,唯独不是婚姻家庭的资本。
这当然只是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学生的婚姻观,假如你年少有为不自卑,又懂得什么是珍贵,那你可能真的要仔细考虑这个事情,不过你既然都年少有为了,那婚姻不见得就是爱情的坟墓,说不定还是浪漫的港湾。
回到“年轻女性”这个问题上,她们作为一个受众群体,不可以兴趣方面是单方面的,大抵上有人面临这个问题,她们才会下意识的去看去寻找这类的文章。不能说单单把年龄节点当做运作点,而放弃了兴趣爱好这个大方面,这些话我应该当时就说的,至少潇洒一点。
言及至此,我突然觉得我不能不行动了,倘若您要想看些文艺又不那么无趣的东西……
![](https://img.haomeiwen.com/i15094068/b361fc4fbe7ba84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