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42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42

作者: 秋一梦 | 来源:发表于2023-06-30 17:55 被阅读0次

今心和正念,与我们能否与自身及世界和谐共处息息相关,关系到我们的自我意识和感官的敏锐度。正念意味有意识地、不加评判地专注当下。理这种专注使我们对当下的现实更自觉、更清明、更接纳。它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事实:我们的生命只在一个又一个当下中展开。如果这些当下中有许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全身心参与,那么很可能我们不仅会错失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而且会意识不到自身成长和蜕变中的丰富性和深邃性。

如果这段话听起来有些不大好懂的话,你可以回忆一下前面的那个案例:孩子随时可能离开、父母无能为力。他们唯一能为孩子做的,就是通过一呼一吸调整好自己、全身心参与到与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天里。假如他们的念头跑到过去,就会被自责、内疚和懊悔缠住;假如念头跑到将来,又会被伤心、痛苦和绝望缠住。只有在当下,当真的与孩子同呼吸共命运、活在同一个频道中时,生命才会在安定中呈现出更大的可能性。

和卡巴金教授一样,我也常常感觉孩子是我们的禅师。如果你家里也有这样一位禅师,不妨仔细观察和学习他们,因为孩子比我们更能够活在当下。圆子很小的时候,有一次用力地用手掌拍击地板,然后又把手举到眼前,仔细看看手掌、又仔细看看地板,反复好多次,好像在想:“诶?那个叫做疼的东西、到底是在手上还是在地板上呢?”

你看,当你仔细观察“疼痛”时,“疼痛”就只是“疼痛”而已、不会变成“痛苦”。我经常给来访者打个比方说:就好像胳膊被针扎一下,如果我们保持正念去觉察,内心的独白是“针扎了,胳膊痛。”;如果没有正念,我们的心要么跑回过去,想:“从小到大,为什么受伤的那个人总是我”;要么跑到将来,想:“以后我要和扎我的人势不两立”,那么,“痛”就变成了“痛苦”。

所以,超越自己,其实不在将来、不在过去,而就是在当下。本周的课程里,我们将会一起学习几个正念的小练习,让“活在当下”成为真实的行动、而不是花哨的口头禅。

我们今天要做的第一个练习,是觉察。

也许你也会有这样的体验——工作一整天,到晚上下班的时候,才觉得肩膀、脖子酸痛、背部僵硬,但这注意力没有维持太久,很快就又投入到吃饭、回家,或者是下班后的活动中去,直到上床入睡前,身体上的疲惫才又一股脑涌过来。我们也经常思绪纷纷:“如果我做得不好怎么办?如果我像个菜鸟怎么办?如果因为我的表现,我们团队输了怎么办?”

这个时候,就请你想像一下:把我们跑来跑去、像猴子一样的心拉回来,时刻与我们自己在一起,共同练习觉察。

觉察力是正念的核心之一,是让我们用多维度的感官去感受这个世界、有意识、不评判地去觉察一切。

不评判有三层含义:(1)不分析。当念头升起时,不去分析它从哪儿来,它为什么会来,它代表着什么。念头升起了,它就升起了,不否认也不接纳,静静的观察它。(2)不分别。没有一颗分别心,对发生的一切,或是截然不同的体验平等看待,平等接纳。(3)不贴标签。要想见到事物的本质,必须如实地去体验,而不给这个经验上“色”,这是洞察力的本质和前提。

【拓展练习】

正念觉察练习

觉察能帮我们理解精神机制的实质,对情绪及情绪的反应做探索。这样的过程会让我们发现,我们对情绪的反应是怎么影响我们的,更重要的是这种理解能提供另一种更合理的情绪处理方法,将旧的心理模式转变成全新的模式。觉知正念的瞬间,就像黑暗中的烛光,刹那中将我们带出痛苦的深渊。所以,跟随下面的步骤,一步步来练习吧。

1、感知身体

从感知你的身体开始,与你的双足、双腿、你的座位、你的髋骨、尾椎建立联结。感知你的脊椎,保持直立与挺拔,放松肩膀并让你的意识游移至双臂、手掌再到手指尖。将注意力集中到腹部、胸部、喉咙,然后将注意力集中在脸部,释放你的下巴、眼部、额头等部位的一切紧张感。当你坐在那里,感受全身。感受呼吸在全身的流动过程。从与身体的联结与临在开始,询问自己为什么冥想?你的希望、愿景和意图是什么?

2、仔细聆听

仔细聆听,想法将涌现。留心它们,然后放手随它们而去。再次更加仔细、深入地聆听。在你体内什么样的感受最强烈、最真实?试着不要去思考你的意图,也不要分析或有意识地在意它。相反,看看你是否能从更深的层面去聆听,一个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意识层面。用身体去聆听,用你的全身心去聆听。

3、留心意图

也许你暂时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你的意图仅仅是处于当下,保持心胸开阔与好奇心,接纳一切出现于此的事物。或者可能你已强烈且明确地感受到自己的意图。无论怎样,在觉知中清楚地把握你的意图,不管它是强烈明确还是模糊不定。

4、放下你的意图

默默地重温你的意图,牢记于心,牢记于身。一旦你感觉它已达到明确和稳定的状态,就放手随它而去。回来,休憩于你的身体和环绕在你周围的觉知之中。意图只是向导,它不是我们专注的某个目标,而是我们全心全意追随的方向。

相关文章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4

    如何拉近跟自己的距离呢?最简单而又最基础的,是从认识自己的生理自我,与自己的身体重新建立觉知和连接开始。 现在我要...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

    这个游戏,你可以邀请家人朋友一起玩,但一定要记得:游戏的目的不是审问和评判对方,更不是给对方贴上某个问题的标签,而...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6

    周三早上,你饿着肚子赶去公司开会,领导正发言的时候,你的肚子突然“咕咕咕”地叫了几声,你尴尬坏了,赶紧干咳几下想要...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7

    每个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圈子,要了解自己的社会自我需要,可以通过朋友圈来帮忙识别。 看看你发的朋友圈信息,哪一类型...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

    认识自己是我们的第一站。在开始学习之前,我想先请你们思考一下,你认为心目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你觉得,那是你真实的样...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3

    如果我问你,你认识你自己吗? 也许你会说,“当然啦!我叫某某某,身高1米6,大学三年级”。可是,这真的就是你吗?上...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5

    今天分享一个关键词:身体主权。 身体主权,是说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拥有、支配、和可控权。如果在生理自我的发展阶段,这...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8

    如果说,生理自我的发展阶段完成的命题是“镜子里的我是谁”、体验到“宝宝肚子饿”;社会自我的发展阶段完成的命题是:“...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1

    每个人的未知我区域,都存在着没有被探索和发掘的潜能。要找到并且善用它们,我们可以这么做: 首先,通过自我觉察、清理...

  • 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22

    今天,我们敲开第二枚彩蛋,听听一位朋友的留言: 这位朋友说:“我总是很在意别人的想法,所以每次说话、做事都会斟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享《林紫博士疗愈心理学》14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ktudtx.html